王思铁:用新理念处理好脱贫攻坚的重大关系

2017-01-20 12:23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王思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们国家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必将是重大而深远的。农村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我



作者:王思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们国家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必将是重大而深远的。农村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明确了路线图。深刻理解、全面把握、精准践行这一重要战略思想,扎实推进农村脱贫攻坚,必须坚持用“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用心处理好涉及到的诸多重要关系问题。
 
一、以创新理念处理好五对关系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用创新理念引领农村脱贫攻坚,要用心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脱贫与致富。脱贫与致富,是既有联系更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目前,脱贫指的是消除绝对贫困,是生存问题、公平问题,是政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职责。脱贫必须采取特惠性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必须全面兜底、精准扶贫,确保生存权;必须微观,精准到户到人;脱贫的责任主体应是以县为单位的“块块”。致富是发展问题、效率问题;是市场规律、能力角逐的结果;致富只能运用普惠性制度公平竞争,政府只能创造软硬环境,提供发展条件,不可全部包揽;致富只可宏观,针对大环境,搭建好有利致富的市场平台;致富的责任主体应是从上到下各涉农部门的“条条”及社会各方力量。
      (二)个体与集体。扶贫开发应既重瞄准个体,也重扶持合作。不合作难以抵御来自政策、自然、市场等的风险。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经历了“合—分—合”的变迁,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必须实现从“组织农民”向“农民组织”的飞跃,让农民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合作”,成为合作组织的真正主人、主导和主力。1898年光绪曾发上谕“各州府县力推农会”,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努力。尽管至2015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47.90万家,但贫困地区还是存在数量太少且体量太小的问题,依然需要下大功夫解决。
    (三)死钱与活钱。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是必须的,但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还应推进政策性金融批量注入贫困地区,并大力发展互助合作式民间金融,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让农民在世界货币战争的“正规战”中学会“游击战”,让全国农村不再成为货币战争的盲区。在金融成为经济的重要主导时代,中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没有较大规模的“活钱”注入,财富的增长就不可能有大的起色。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
    (四)决心与匠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民族、一个贫困群众。有决心也要有匠心,也就是好的方式方法。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更要防范搞成运动式;“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五)传承与创新。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既要坚持多年来积累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更要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比如经验传承方面,要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行业主帮、社会主动、群众主体“五位一体”,综合治贫。在政府主导上,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在部门主抓上,扶贫部门既要发挥好政府直属局功能职责更要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在群众主体上,发挥好决策主体、资产主体、受益主体的作用,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在方式创新方面,特别需要围绕“几个精准”和“几个一批”,探索精准施策方式方法,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 
二、以协调推进处理好五对关系
 
      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用协调理念引领农村脱贫攻坚,要用心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近期与远期。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种动态现象,既要打攻坚战,还要打持久战。中央明确提出,通过五年攻坚,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确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确保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实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三个确保”,这是基于现行标准的确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标准会有所调整,每调一次就会有新的贫困人口出现,所以,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贫困、相对落后、相对差距将长期存在。”决不能把扶贫开发当成一冲锋就能彻底解决的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的短期行为,应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国家永恒的课题。西方这么发达,今天的美国也存在相对贫困的。
   (二)扶贫与扶智。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时确也无从分出个先后。如果一定要的话,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战国•荀况《荀子•荣辱》则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大意是: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但是,口袋装满了,脑袋空着,口袋照样会瘪下去。所以,扶贫要扶志,脱贫要脱“脑”,就是摆脱思想贫困,这也包括我们扶贫人;扶贫必扶智,要大力开展教育扶贫,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
    (三)对上与对下。毛泽东主席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习近平总书记说:“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对上负责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将上级的要求与下面的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地做这个事,不搞数字游戏。对下负责就是要瞄准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区域的实际需求去雪中送炭,不搞盆景并防止锦上添花。扶贫开发的对象是贫困群体,我们党的宗旨就是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只有对下负责才是最好的对上负责,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对下负责,就是对上失职。
    (四)人口与区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还说“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贫困问题,归根结蒂是一个经济问题,最终缓解或消除,还是要靠农村变城镇、农业变工业、农民变市民的“三变”,最终也才能由贫穷转变为富裕。精准扶贫本身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人口的精准、一个是区域的精准。扶人口,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扶什么”的问题,这就是大家都清楚的“几个精准”和“几个一批”。扶区域,在当前就是扶贫困村,当然还有个扶贫重点县、片区县的问题。
    (五)主导与主体。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合意为人民服务。脱贫攻坚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而且是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要强化政府责任,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但是,也必须看到,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干部要克服等靠要,群众要克服等盼看,上下齐心协力抓。
 
三、以绿色引领处理好五对关系
 
      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用绿色理念引领农村脱贫攻坚,要用心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温饱与环保。在“温饱”已基本不成问题,“环保”却成了问题的今天,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两座山”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决不能让“环保”成为“温饱”之后的“瘟疫”。就现实来说,目前“温饱”问题容易解决,但“瘟疫”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难。虽然如此,办法还是有的,譬如招商引资,如果引进来的项目会影响水绿山青,即使是金山银山也应拒之门外。政府要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避免“公地悲剧”成“公共悲剧”;应拿出真金白银,尽快补齐环保设施和监管能力欠缺的短板;还应借鉴国际“碳交易”做法,要求发达地区给生态保护地区合理补偿。总之,应树立这样的一种思维、理念,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双赢。
     (二)利用与保护。贫困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离不开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地下挖煤、开山采矿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但大开发并非只是简单的挖掘地上地下资源,它既可以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可以是新兴产业的开发,既可以是传统技艺的继承也可以是“无中生有”的再造。当务之急,应从开山挖地的开挖转向无形资源的开发。就农民而言,比较于第一次创业是发展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是进城打工,第三次创业则是乡村旅游,因此,应从注重物的改造转向人的改造,通过“人”的发展,解决“口”的问题。唐朝诗人杜甫当年感叹“国破山河在”,我们今天决不能让“国在山河破”。我们要的是“留得住绿水青山,系得住乡愁” 的脱贫效果。
    (三)当代与下代。不管区域的贫困还是个体的贫困,既有历史、政治、社会及自身条件等方面的因素,也与该地区自然环境差密切相关,生态环境差是造成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发式扶贫的含义之一,就是开发当地资源,进而摆脱贫困。我们今天的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是当代人的事。当代人为自身的脱贫,要克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思维,树立起从粗放扶贫时的“吃子孙饭”到精准扶贫时的“给子孙饭吃”的观念,自觉提高精准扶贫“绿色”含量,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这既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在需要。
     (四)就业与移民。我们现在看贫困地区,总体说生态环境还是好于农村改革之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进而引发的自愿移民搬迁。所以,拓展农民进城务工,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全国计划易地移民搬迁1000万人,其中四川116万人。把生态移民搬迁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结合起来,将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迁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这既是贯彻绿色理念的具体措施,也是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总之,就业与移民在脱贫攻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受益与补偿。一般来说,现在的贫困地区都是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保护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受益的不仅是当地更是发达地区,假如长江上游生态恶化,你想想中下游会是什么情况?!所以,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一个重要方面。这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应按照国家有关“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要求,坚持“谁受益、谁补偿”等原则,到“十三五”末,实现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以开放互动处理好五对关系
 
      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用开放理念引领农村脱贫攻坚,要用心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职能部门与涉农部门。改革开放初来,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3个不同阶段。1986年以前,是通过中央5个“1号文件”推行普惠式扶贫;1986年开始,县以上政府(有的在党委部门)成立了专门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开发式扶贫;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各涉农部门已由过去的“扶贫配合”变为“扶贫主体”,每年投入的资金比专项扶贫资金要多得多。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仅占分散于扶贫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中央财政综合扶贫资金的11%左右。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各涉农部门均按照“几个一批”的要求,实行“谁的孩子谁抱走”,并开始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资金用于集中脱贫攻坚。
    (二)党政部门与社会组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但是,党委政府决不能在攻坚战中大包大揽,单打独斗,应全面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可以进行荣誉激励,可以花钱购买服务,也可以引进第三方等措施,让一切愿意投身扶贫事业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能为、可为,让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类组织尽显其能、相互配合、协力攻坚。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各级基本都有脱贫办,你不是幼儿园、托儿所,包下一切,其实也包不下,要把精力放在统筹协调上。
     (三)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扶贫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社会主动。主导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财政资金的投入;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在于资金的投入。扶贫需要巨大的财力支持,但是,仅靠政府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应充分发动社会广泛募集资金。我们通常说的社会扶贫,包括党政机关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社会各界扶贫三个方面。从目前情况看,前两个方面的作用发挥得还是比较好的。但是,社会各界这一块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应构建一套完备的体制机制,引导更多的有识之士主动反哺穷人,把“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扶贫行动。
    (四)国内扶贫与国际合作。就国内扶贫来说,我们要立足于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但也要加强扶贫领域国际合作。过去,我们的合作由于国力弱主要是“引进来”,就是引进资金、项目和先进理念。譬如世行第一至五期项目等。现在的合作,因为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是“走出去”。就是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履行减贫国际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当然,也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减贫理念与经验。
    (五)开发扶贫与开放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但同时也必须坚持开放式扶贫。贫困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同时也反映于环境、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等诸多层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开放战略支持扶贫开发与发展模式创新,使得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模式正在从过往的政府完全主导的工作模式,向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贫困群体多元主体参与的模式转变,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总之,开放式扶贫是减贫的重要理念,开放扶贫和开发扶贫是彼此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这一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以共享成果处理好五对关系
 
       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用共享理念引领农村脱贫攻坚,要用心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
     (一)补齐短板与全面小康。这个关系,本质就是脱贫和共享的关系。脱贫和共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永续执政的价值追求,是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必然要求。这里重点就全面小康来多说几句,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的短板”,也是“十三五”时期“最艰巨的任务”。补齐这个“最大的短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全力补好、补齐贫困地区发展滞后这块“短板”,二是要全力补好、补齐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这块“短板”。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二)传统穷人与现代穷人。如果我们把留在农村的贫困居民称之为传统穷人,相对而言,进城的农民工中的贫困者则是现代穷人。对解决基本生存而言,传统穷人可以自食其力,譬如食物可以自己种采,煮饭可以自己捡柴,喝水可以自己挖井,走路可以多花时间步行,信息采集可以口口相传。同样的问题,现代穷人则必须支付必要的生活成本,食物必须出钱购买,煮饭只能买煤买电,喝水只能买自来水或矿泉水,走路必须花钱乘车,信息采集要花钱买电视机或收音机或耗费手机流量或买报刊。因此,必须在扶持传统穷人的同时,为现代穷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特别是其中的高龄农民工,让他们也按时脱贫。
     (三)精准扶贫与粗放造贫。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精髓和核心之一。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5000多万人口的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但是,要看到现实中,有这么一种现象,就是精准施策不够,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了粗放扶贫而导致的“造贫”。譬如人民日报《“越脱越贫”呼唤精准扶贫》一文披露的,江西遂川县大垅村曾令村民们兴奋不已的扶贫项目,最终该村背负了100余万元债务,成为“越脱越贫”的村子。总之,要珍惜民力,体恤民情,决不能使贫困农民自筹部分超越自身承受能力而更为贫困。
    (四)功利扶贫与良心扶贫。功利扶贫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贫困群众为中心的思想极不牢靠,唯书唯上不唯实,急功近利,政绩冲动,对上“忽悠”对下敷衍;精准扶贫不入脑,热衷造“花瓶”、建“盆景”;花力气搞出的亮点,成了不接地气、不能示范、不可复制的“展板”。习近平总书记在《用权讲官德  交往有原则》一文中,提到领导干部要仔细算好“三笔账”:利益账、法纪账、良心账。单就良心来说,良心是一个包括理性、情感、意志、信念等种种道德意识成分的整体。良心和道德是紧密相联的,讲道德首先要讲良心,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这是扶贫人良心的重要内涵。良心扶贫是扶贫人必须坚守的底线,或者说扶贫人必须坚守的底线就是良心、良心、良心。
    (五)特惠制度与普惠制度。专项扶贫是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一种特惠的制度性安排,这是只有他们才能享受得到的。也就是说,专项扶贫资金以及由此而生的项目等,是财政二次分配给贫困居民的“特惠”,体现的是公平、共享的理念。因此,必须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将其用到贫困居民的头上,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贫困。其他的涉农、惠农、强农资金以及由此而生的项目等,是一种普惠的制度性安排,这是农村里大家都能享受得到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能因为贫困居民享有了扶贫的特惠,而剥夺或降低他们本应享有的普惠的权益。
 
   作者介绍:  作者王思铁,泸州古蔺人,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项目中心主任(副厅级)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