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泸州晚报不得不说的故事

2016-07-29 18:48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作者:初旭 川黔交界的赤水河谷,扇面形的大山就像一道道生命的豁口,我的家就坐落在那纵深的豁口里。偏远的老家离县城有近百公里,村人过着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日子,大家伙都围着一亩三分地而奔波。那时,我的父亲还是当地的生产队长,唯一的优惠就是隔得



作者:初旭
 
         川黔交界的赤水河谷,扇面形的大山就像一道道生命的豁口,我的家就坐落在那纵深的豁口里。偏远的老家离县城有近百公里,村人过着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的日子,大家伙都围着一亩三分地而奔波。那时,我的父亲还是当地的生产队长,唯一的优惠就是隔得一月半载,那位断臂的邮递员就会送来厚厚的一扎四川日报,让我好生兴奋,我就一边查字典,一边读那些来自全省的“大好形势”,自小就羡慕记者的职业。上了小学、初中,当有人问我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我就毫不犹豫地回答:当一名记者,引得旁观者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让我真有些无地自容。
        高中毕业以后,与大学擦肩而过,我还是回到我的老家,和父老乡亲一道在土里创吃食。悠悠的岁月里,上山劳作或下地锄禾,坐在那高高的野山,灼热的日头悬在头顶,除了郁闷还是郁闷……我的理想呢?我的抱负呢?……面对着苍凉的大山,我一次次地叩问自己。我先后学过种田,学过绘画,但都心不在焉。最后还是执意走上了业余写作的道路。当时,家里没有更多的钱供我去搞写作,每个星期,我就向父母要8分钱,对外开始投稿。那时,也怕被人笑话自己“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用了“初旭”这个笔名,一直沿用至今。我先后遭遇了一百四十多次的退稿,终于看到了了自己的名字变成了铅字,以致兴奋得自己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觉。就这样我一步步向“理想”靠近。在文字上的打拼,当年还意外地让我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了走出大山的机会。



 
        那年三月天,我的人生开始走麦城,这一走,便从老家古蔺县偏远的丹桂古镇来到酒城泸州,在泸州晚报社领导和同事的关照下,成为晚报的一名记者,并且在美丽的酒城有了自己的家居,有了自己的朋友和事业,伴随着泸州晚报走过了漫长的12个年头。记者对于我是全新的接触,原来从事乡镇工作,面对更多的是种植养殖业、纠纷调解,偶尔搞搞业余创作,也是信马由疆。而现在要面对的是人,而且是市内各个行业中一些优秀人物,当然,也包括一些外地出类拔萃的人物。作这样的人物采访,我来不及有更多的设计和思考,但是,我知道梳理和清点这些人物,对于我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把这些人物通过媒体推介给读者也是记者的一种责任。因为他们,无疑是我们的一笔宝贵人生财富。
        这些文字见报以后,我很快就接到不少鼓励的电话和来信,他们对报纸的信任和肯定感动了我,同时激励我不断学习,必须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努力进入这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一次次走进他们的辉煌、他们的寂寞、他们生活的背后,我觉得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有些人甚至普通得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晚报十多年时间里,我采访了上百名名人明星,接触了上千个大大小小的事件,从这些人物身上,我学会了做人,从这些事件中,我学会了处世。
        作为一名专业记者,我的工作就是和人打交道,而我接触到的这些人不论他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不论他是有名的或是默默无闻的,可以说他们都是拥有丰富人生故事的一群人。在他们中间,有中国演艺界大红大紫的名人大腕,有功夫了得的武林高手,有药到病除的民间医生,有为孩子而书的儿童作家,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在校学生……与他们面对面的交谈当中,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感悟到他们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而他们的故事,带给我的还有便于我人生价值的思考。

 
        人的一生总会有挫折、彷徨、失败和痛苦,也有欢乐、幸福和满足。没有人可以躲得过去,重要的是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名人可谓数不胜数,但并不是所有人经历了风雨最后都能见彩虹,所谓成功者,我想不仅是那些在各自领域里做出杰出成绩的人,更应该是那些对生命有着深刻体悟和思考的人。作为一名记者,我感谢泸州晚报给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平台,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今后我们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毫不害羞地告诉别人:我曾经做过记者。记者生涯让我找到了快乐,也让我找到了幸福。
时下,我离开泸州晚报已经好几个年头了,拥有了自己新的工作和平台。但每次走过街边的报亭,也自然或不自然地放慢脚步,看看自己曾经的泸州晚报,回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不时还约了几位过去的同事朋友,一壶浊酒话人生。
       从2016年的8月1日开始,泸州晚报将更名为川江都市报了。据介绍,更名后的《川江都市报》还将立足泸州,依托川江,在继承《泸州晚报》“好看有用”的基础上,扩大新闻视野,更大范围关注川江文化,及时反映川滇黔渝结合部重大新闻事件,努力打造新型都市类媒体,为助推川南地区及成渝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舆论支持。我作为泸州晚报曾经的一员,我感谢在报社工作的日子,也祝愿我的老东家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在泸州晚报更名之际,写上这篇不得不说的故事,算作纪念。

作者介绍:
     
  初旭,原名王先军,出生于四川古蔺,大专文化。1985年参加工作。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目前从事网络传媒和司法代理。
       先后当过农民、教师、公务员、法律工作者。曾在古蔺县丹桂镇人民政府、古蔺县文化馆从事文化工作。在泸州日报、泸州晚报、中国经济网泸州频道等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其间创作和采写各类文艺、新闻作品上万件。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有个人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主编了大型专著《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与人合作出版了《巴蜀名胜楹联大全》等。在泸州晚报上推出的《走近珠江三角洲的泸州人(系列报道)》(与人合作)、《泸州机场的前世今生》等受到各界好评;先后推出的长篇调查报告《泸州小贷市场勃勃生机起风云》《泸州商会抱团取暖演绎江湖梦想》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泸州企业家的高度评价。与人合作创作的歌曲《花灯之歌》《黄荆行》《龙抬头》《马蹄滩之歌》《水口之恋》等先后斩获全国大奖。成功地包装推广了“巴蜀笑星”张德高、“当代李小龙”陈天星、毛泽东特型演员缪世璇等。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企业策划、人物专访、网络推广和新赋体的写作。微信号:chuxu0830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