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如海涌春潮——四川古蔺高乐皮具公司扶贫车间纪实

2020-08-14 07:17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四川古蔺高乐皮具公司扶贫车间纪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攻克娄山关,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伟大胜利时,毛泽东登高望远,有感而发,创作出的千古名篇。 古蔺,就坐落在这片如海的

——四川古蔺高乐皮具公司扶贫车间纪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是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转战川黔,攻克娄山关,取得长征途中第一个伟大胜利时,毛泽东登高望远,有感而发,创作出的千古名篇。

古蔺,就坐落在这片如海的苍山之中。位于县城郊的古蔺高乐皮具公司,是该县首家扶贫企业,被人们誉为“长征路上的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亦或叫“社区工厂”、“卫星工厂”,是以扶贫为目的,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它以带动脱贫为宗旨,解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在精准扶贫的战役中,古蔺高乐皮具公司致力于“助力扶贫,回报家乡”的社会责任,在全县范围内的8个乡镇建立扶贫车间十余个,惠及贫困人口近两千人。

扶贫车间走进红色老区,也走进千家万户,在乌蒙山深处荡起滚滚春潮。高乐人扶弱济危的担当,为全县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扶贫车间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强大作用。

赤水河谷三面环绕的百年古县

古蔺,百年古县,地处川黔交界。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境内的赤水河,就像一条飘逸的彩练,在乌蒙山深处舞动千年,将整个县域三面环绕。

古蔺,幅员面积318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3个街道,246个行政村、39个社区,现有汉、苗、彝、藏、拉祜等民族,总人口87万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农业人口77.2万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2.8万户11.5万人,贫困发生率14.9%,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古蔺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和省委、市委脱贫攻坚决策战略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攻坚推进。2014—2019年累计减少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2.8万户11.5万人,2019年底剩余贫困人口653户208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7%。

赤水河谷地带,山高水长,谷大沟深,扇面形的大山,就像一道道山门,将风调雨顺挡在山外,也将村民脱贫致富的机遇挡在了山外。村村通公路、易地扶贫搬迁等成为各级政府脱贫攻坚的强有力手段。据介绍,2016年以来,古蔺县规划易地扶贫搬迁9015户37777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32%,建成集中安置点115个(其中统建大聚居点107个、自建及联建小聚居点8个),集中安置5079户21118人,分散安置4026户16659人,现已全面完成搬迁任务。其中,王塘村聚居点是古蔺镇的集中安置点,共有移民搬迁户237户947人;箭竹乡富强村聚居点是箭竹乡的集中安置点,共有移民搬迁户155户615人;双沙镇河屯村共有移民搬迁户75户378人。
 


 

近年来,古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甚至社社通公路网络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也使得那些住家偏远的村民远离了地质灾害频发不宜人居的恶劣环境,各聚居点优美的环境成了新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后续产业的跟进必须与聚居点的建设同步进行,否则村民即便迁入聚居点,他们的心依然还在原来的田间地头,在外地的工厂车间。为此,让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成为当地党委、政府首要考虑的大事。

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高乐皮具公司

2020年春节前,古蔺东城工业园区内,一曲精彩的《花灯闹春》拉开了高乐公司新年晚会的序幕。这是高乐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也是公司成立近一年来向全县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高乐公司股东和管理者大部分都是古蔺本地人,董事长周泽定的老家在有“小延安”之称的龙山镇,当年红军曾在这里打响了著名的镇龙山奔袭战。从小在苦水里长大的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十多岁年纪,就随着打工潮流,奔赴广东一带务工,在城市的屋檐下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旅程。
 


 

周泽定从临时工,一直干到经理、厂长,工资也从几百元涨到了一万六千多元。通过多年的打拼,他拥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和伙伴们通过认真的筹划,在素有“皮具之都”美誉的广州市花都区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皮具厂。工厂员工从最初的二十多人,达到了鼎盛时期的三百多人,月创利润七十多万元。2009年,周泽定在广东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其所创建的公司,成为了一家品牌运营和品牌推动型的专业化箱包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销非洲、中东、美国、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周泽定和他的团队响应号召,带着一颗回报家乡,感恩家乡的赤子之心,成为第一批返乡创业青年,回到了家乡古蔺。当地党委、政府听说周泽定回乡创业,建设扶贫车间,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古蔺高乐皮具公司,在父老乡亲的瞩目下应运而生,许许多多认识不认识的人奔走相告,为古蔺的首家扶贫车间点赞,高乐也成为古蔺县第一家入驻东城产业园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该公司工厂占地50余亩,总面积约3.2万平方米,有生产车间3栋,约2万多平方米,于2019年3月基本完成建设并投入生产。公司拥有员工五百多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员工近三百多人。所有员工都是本地人,在家门口就业,既可以就近看护家中老幼,也可就业上岗挣钱。

今年40多岁的王天惠,家住古蔺县金兰街道的玉田社区,是第一批走进古蔺高乐公司扶贫车间的产业工人,也是第一批受益者。她和丈夫早年一直在外务工,三个年幼的孩子交托给公婆管理,每年回家一次,随着公婆年纪大了,孩子的学习无人管理。高乐公司入驻古蔺后,王天惠和丈夫商量,第一个报名进厂。她是公司的一名平车工人,每天早上8:00从家出发,骑十多分钟的摩托就到了车间,中午在公司就餐,每月还可以挣到3000多元的工资。

王天惠说,在家门口挣3000多元,和外面比稍低了点,但是这里没有大笔的车旅费开支,还可吃住在家,照顾老人、管理孩子两不误,特别不需要找人代开家长会了。“朝前算退后算,还是在家门口就业最划算。”王天惠如是说。
 


 

在高乐公司的扶贫车间,类似王天惠的个案还比较多。来自德耀镇的李良琴,是一个单亲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又要照顾家中的两位老人,高乐成为她最好的选择,既可利用节假日回家看看,也可上岗挣钱,还有公司给买上保险;来自二郎镇的袁图生,自身带有残疾,行动不便,也无固定收入,外出务工,年迈的父母始终放心不下。2019年9月,他加盟高乐公司后,每月有固定的收益,吃住在公司,节假日还可回家看看老父老母,尽一份孝心;今年45岁的龙汝容系大寨苗族乡人,本想夫妻二人好好奋斗几年过上好日子,不曾想2018年丈夫务工受伤,再也不能靠苦力挣钱了。为了照顾丈夫和孩子,她选择高乐公司就近就业,并被公司评为2019年度最美奋斗者。

古蔺县委、政府优越的招商环境,引得高乐公司入驻当地的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一时间,高乐成为媒体焦点、市民话题,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若干个王天惠、李良琴、袁图生走进工厂,走上岗位,顾家挣钱两不误,从此,高乐与扶贫息息相关,用一份责任与爱心,改写了古蔺若干个贫困家庭人口的命运。

居家就业灵活就业惠及偏远村民

伴随着声势浩大的扶贫攻坚战役的打响,高乐公司的触须从园区开始向乡镇延伸,产业由原来单一的皮具向口罩、五金等拓展,公司规模也不断开始扩大,成为长征路上一座人气旺旺的“扶贫车间”。
 


 

盛夏时刻,走进双沙镇万寿村,这里地势偏远,大山雄峙,高耸的危岩,就像一只只白虎仰天长啸,汽车时而上山,时而下河,缓缓在盘山道上前行。
 


 

   一社的杜明祥家,老杜在周边帮人干活去了,妻子夏群辉在家。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二人走进婚姻的殿堂。由于是近亲结婚,所生育的三个孩子均患有脑瘫。大儿子24岁,次女儿18岁,三女儿12岁,三个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更离不开人手,妻子只能整天守着这个残缺的家。全家五口人,除了国家低保和残疾补助外,就靠老杜一个人打零工添补家用。
 


 

今年4月,古蔺高乐皮具公司将五金扶贫车间延伸到万寿村,夏群辉不仅可以照顾孩子,还可以挣上1650多元的工资。她说,每次高乐公司都派车将五金扣件送到家门口,自己利用空余时间上班加工,白天或晚上,工作时间自己安排,灵活也方便,公公婆婆看见自己苦,也过来帮忙。一个贫困家庭,每月多了上千元钱,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夏群辉感谢高乐公司让她在家坐着挣钱……


 

家住当地6组的何光玉,是一位高位截瘫的重度残疾人,老家在一个叫大凹槽的地方,这里离双沙镇政府所在地较远,出行十分困难。全家10口人,就有2个残疾人,年迈的父母已经75岁高龄,4个孩子正在读书。他是残疾人,坐在轮椅上不能动弹,只能靠一张嘴指挥着这个家,为一大家子的生计去思考,去“奔波”。作为家中的长子,眼见父母一天天老去,孩子又不懂事,自己整天躺在轮椅上,不能为这个家去努力。夜深人静时,何光玉只能以泪洗面……今年4月,古蔺高乐公司的扶贫车间开进万寿,何光玉一家有两人同时就业。每次五金扣件送到家,他就坐在轮椅上,指挥全家老少一起上,每月坐在家里也可挣3000多元,这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说起此事,何光玉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双沙万寿村一组的高强,今年25岁,四五岁的时候从高空坠落,造成双下肢萎缩,从此,注定了他的爬行人生。他没有上过一天学,每月靠政府的低保和残疾补助,以及哥嫂的资助过日子。他靠电视和手机帮助,认识了许多字。每次出行,他只能用轮胎皮包好下肢,手脚并用,靠一个自制的滚珠车出行,雨天一身泥水,热天一身灰尘,路人老远看见他那瘦小的身体,只能同情地叹气。今年,古蔺高乐公司的扶贫车间开进高强家,也开进他曾经自卑的世界。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公司要求完成的扣件任务,月工资达1600多元,收入在过去的基础上翻了四五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用自己的工资买来了电动摩托,大大扩展了自己的出行半径。从手动滚珠车到电动摩托,是一种“鸟枪换炮”的高调,也是高强自我人生价值的展现。他说,没有高乐公司的扶贫情怀,我的人生终将永远爬行。
 


 

罗江,是不得不说的故事。小伙子今年29岁,八九年前,21岁的他和女朋友一起私奔,车开到贵州独山突然侧翻,他为了保护女友被摔伤,在医院治疗6个月之后,落下了高位截瘫的后遗症。他的圈子就是每天守家,看小店。他是位要强的人,在亲人的帮助下,学会了汽车驾驶。伤残赔偿费用下来,他利用这笔费购置了轿车。车子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每天都是消耗,不能创造效益,有了车又能怎么样?罗江一直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今年4月,古蔺高乐公司扶贫车间开到偏远的万寿村。罗江主动承担起9户有残疾人的扶贫户送货和收货上门的任务。公司每次将五金扣件的半成品送到双沙镇上,罗江就在爸妈的陪同下,行车11公里,从村各扶贫户家中将做好的扣件收集好送到双沙镇上,再从双沙镇上将新一批货运回到村里,将货发送到各扶贫户手中。每月这样的收货发货要跑四次,每一次至少转40公里山路,每一次跑完拥有扶贫车间家庭的农户需要两三个小时(包括上下车)。
 


 

除了罗江为公司收发货之外,他的残疾妹妹也参加了灵活就业,居家就业的扶贫车间。高乐公司每月发给罗江家的工资约3000多元,还特别补助罗江300元的油钱。一个农村贫困家庭,多出了3000多元的收益,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好事。罗江说,是高乐公司给了自己的这份工作,为苦闷的自己注入了信心和勇气。今后,自己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会网络直播,学会网络带货,把高乐公司的扶贫事业和自己的人生捆绑在一起,共同为父老乡亲们的脱贫尽一份努力。

灵活就业,居家就业,惠及千家万户贫困人口,特别对残障人口来说,无疑开启了一条就业的绿色通道。这条通道,从县城一直开到偏远的乡村,也开进了全县百姓的心里。

扶贫车间大有作为成就村民就近就业

冒着酷暑,我们来到位于古蔺县永乐街道办事处水落村易地扶贫搬迁点,走进工人比较集中的高乐公司五金扶贫车间。

明亮的扶贫车间,整洁的工作环境,上百村民正在机床上忙碌着。居住在聚居点的刘光强属于肢残人,家中还有一个患病的老母亲,每天他照顾好母亲后,就杵着双拐来车间灵活就业,每月可获得1650多元的收益。今年58岁的贫困户何光友,和女儿一起生活,18岁的女儿在外务工,他在扶贫车间做挑废品的工种,每月工资近两千元,父女俩的生活也算是衣食无忧。
 


 

水落这个聚居点上的扶贫车间,也有灵活在家就业的村民。何玉付、黄小丽、娜梅等都选择在家就业。29岁的黄小丽孩子才一岁多,除了自己和丈夫之外,家中有奶奶、公公婆婆和一个残疾姐姐。她就选择在家就业,领到货以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参与劳动,共同就业,每月也是上千收益。从云南远嫁过来的拉祜族姑娘娜海,孩子才一岁多,家中有公公婆婆帮忙,一家人就有两人同时参加扶贫车间。一家老少共同就业,每月通过扶贫车间就可挣到3000多元的工资,也把家庭老人孩子照顾得特别周到,可谓“顾家挣钱”正相宜。

水落村的妇女主任江平是该扶贫车间的负责人,她一大早就来到车间,正在指导工人开展扣件加工。她说,水落村的扶贫车间,有来自当地永兴、山落、两河口、水落等村及周边乡镇的贫困村民在这里就业,大部分员工就生活在聚居点,上下班方便。公司考虑到员工的难处,每天还给大家提供10元钱的生活补助费用,让工人生产生活有保障,高兴上班,快乐回家。
 


 

古蔺高乐公司牵头,建立起来的扶贫车间,就像一场雨后春笋,在古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破土而出。据公司五金部负责人郭锋介绍,自今年4月份以来,高乐皮具公司先后建立了复陶、石屏、水落、龙山、德耀、椒园、菜板、复兴、回龙、龙升、双沙、德安等12个集中扶贫车间。通过扶贫车间散发,采取居家就业,灵活就业等方式,解决就近就业村民达1300余人,使得扶贫车间这股暖人春潮,席卷古蔺的水水水水,村村寨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为激发市场活力,高乐公司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多措并举,积极寻求工作新突破,全面提升扶贫车间的管理水平,同时,深入推进更加灵活多样的扶贫模式,正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一张充满活力的扶贫新图景,已在古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徐徐展开。山下的高乐皮具公司,正以骄人的姿态,热心扶贫的情怀,沐浴着一轮时代的朝阳,在古蔺东城工业园区崛起……( 初旭)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