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报恩塔 见证一方孝举

2017-09-26 18:54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江阳,泸州沿革起源地。 泸州,据有历史记载以来,没发生过大灾大难。 为此,老江阳老泸州至今,有大孝之说,因此,很受上苍避佑。 这还真不是民间传言,泸州史上真有大孝典范。 2016年9月,泸州传播孝道文化的一件盛事。 川剧《报恩记》在泸州首演,《报恩

  江阳,泸州沿革起源地。

  泸州,据有历史记载以来,没发生过大灾大难。

  为此,老江阳老泸州至今,有大孝之说,因此,很受上苍避佑。

  这还真不是民间传言,泸州史上真有大孝典范。

  2016年9月,泸州传播孝道文化的一件盛事。

  川剧《报恩记》在泸州首演,《报恩记》剧情以报恩塔相关的民间故事为原型,以南宋时泸州安抚使冯楫与母亲的故事为主线,弘扬中华传统孝道。该剧是泸州在“十三五”期间创作的首部大幕戏。

  剧中报恩塔,现就在江阳最繁荣的市井中心~白塔文化广场。

  报恩塔,是国家级文物,在此屹立了数百年。

  江阳报恩塔,是泸州孝道榜,也是泸州孝文化的经典。

  在泸州民众心目中,江阳报恩塔,是泸州平安符。

  报恩塔,泸州老八景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报恩塔文化广场,俗称泸州白塔,是泸州市重点保护的文化古迹之一,其特有的“白塔朝霞”为《泸州八景》之一。

  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母恩而建;历经明弘治年间、清光绪四年、1985年三次维修,大体轮廓保持原状。

  报恩塔,坐西向东,为砖石结构,双檐七级楼阁式,通高33.2米。塔身呈八边形,层层上收,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塔内有90龛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塔基为八边形,边长4.1米。底层高4.5米,檐下砖砌仿木斗拱,第二、三层檐下有负重鸟兽类雕塑,保存完整。

  报恩塔,于1991年4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报恩塔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塔建设沿革,历经岁月沧桑。

  椐《光绪直隶泸州志》和塔内题记载,该塔确切建造时间为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各地战火纷飞,寺院经藏皆毁,冯楫多捐资兴修。

  《直隶泸州志》卷四·寺观:报恩塔所在治平寺,旧志注今名开福寺,在州城正中,有明以来官僚朝贺皆在此。清乾隆二十二年知州夏诏新于寺前建万寿戏楼一座,榜曰:“普天同庆”。清嘉庆十二年知州沈绍兴改建万寿亭于龙神祠侧以朝焉。清光绪四年塔砖间有剥落,僧能喜出钱千五百缗培修,州人捐资成之。于是加以黝恶,换以金铃重铸铁绳牢系其顶以及正殿偏堂皆为补葺,人来瞻仰,焕然一新。

  《永乐大典》卷二二一八·寺观和《大清一统志》卷四百十二·故碛记载与之类似,并且《永乐大典》卷二二一七·图考,可清楚看到白塔立于城正中。

  报恩塔经明弘治辛酉年(1501年)、清光绪四年(1878年)、民国二十三年涂饰塔身,并于塔内放置五百瓷佛像。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解放初期、1983年至1985年均有修缮,大体轮廓保持当时原状。

  报恩塔名称来源,见证大孝之心。

  《直隶泸州志》卷七·职官记载:宋朝有学子叫冯楫,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他还有一个比自己大三岁的哥哥,兄弟俩靠母亲一人养育成人。冯楫自小刻苦读书,而其兄只爱劳动不爱读书。这样,母亲也多了个帮手,为冯楫学习创造了一定条件。冯楫由于学习努力,不足二十岁就考取了功名,并被派遣到泸州当安抚史。在宋朝,安抚史不只管军队,还兼任地方长官。由于冯楫勤政,将泸州治理的津津有条,人民安居乐业,因此深受泸州人民的爱戴。一年冯楫原籍出现传染病,哥哥病死,母亲离家出走,沿路乞讨来到泸州。一日,冯楫抚慰难民,在难民中看到了母亲,但老母已双眼失明,认不出跪在面前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冯楫痛哭失声,自言自语地说:儿子不孝,让母亲受苦了。冯楫想用眼泪和舌液医治老母的眼疾,这一举动感动了当时的泸州名医,名医将冯母接到自己家中,不久使冯母复明。复明后的母亲对冯楫要求更加严格,冯楫更加勤政,将泸州治理得更好。在冯母去世后,当时的泸州乡绅百姓想集资为冯母建塔,但冯楫不准。到冯楫去世后,泸州人民才修建了报恩塔,报答冯母养育了好儿子,使泸州人民过了一段平安富裕的好日子。

  报恩塔建筑构造,东方塔寺精华。

  塔立面:报恩塔坐西向东,寓西方极乐之意。砖石结构,通高32.16米,塔身呈八边形。塔建于平台之上,平台始立八角形塔座,最下为须弥座,则其上枋之下用枭混,“而枭混之使用,最早也过不了五代末期”。其上有勾栏、斗拱及平座一围。塔基八边形,每边长4.1米,底层直径10米,高4.5米,塔身呈八边形。因宋代“八卦方位图式出现,凡事要与八卦相附合。”

  塔平面:由四边形转向有四正四维的八角形,所以宋代以后塔的平面基本以八角形为主。八面八角,象征八方,连同上下共“十方”,都是光明净土。外观上,从第四层起,层高和层宽均有递减,全部轮廓,微有卷杀,外观至为匀妥秀丽,饰以天王、力神、塔幢和各种装饰纹样,正东西南北四面开窟造象,甬道两壁开小龛内置冯楫建塔事迹造像,其它四面各有浮雕。

  塔身:八角隅设仿木圆柱倚墙,莲瓣装饰束腰柱头,用平板枋承攒斗拱。斗拱出两跳华拱,角柱上的转角铺作。在大斗之旁,用附角斗,补间辅作一朵,用四十五度斜拱。塔各层各隅砌圆柱上施阑额,阑额之上为砖砌斗拱,各层斗拱之上用菱角牙子出檐,檐下浮雕吉祥灵兽,文房四宝等装饰。第三级下施猪、牛、羊、犬和农田山林图像,为报恩塔增辉不少。

  塔顶:以莲座立金属刹,刹基东南,西南,西北。东北有四尊铜铸力士像。刹由基座,束腰莲台,覆钵相轮,华盖,宝光,圆光,仰月等组成,与宋代流行塔刹式样基本相同。报恩塔相轮五重,中国塔刹相轮皆为奇数层,究其原因,实为“天在上,是圆的,向高发展用天数”。

  塔形制:外观极具密檐塔的特征,塔内穿心柱式踏道,似有保持唐以前的古意,穿心柱为八边形,共有107级踏道经塔心盘旋至顶。在建筑形制上有其特殊之处,重檐八角七级塔,甚为奇异。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座佛塔与之相同。塔高不过三十米竟出现十三层檐子,内部实际为七层,有的部位一层高却占了两重檐子,工匠采取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使他的高耸感加强。

  报恩塔文化价值,仁孝之意深远。

  孝道文化,中华精髓,源远流长。

  宋代是儒家学复兴时代,并产生了新儒学——理学。宋代理学的产生,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道三家互相渗透的结果,是一个以儒学思想为本,吸收佛道两家为一庞大体系。理学非常重视“孝”,《抱朴子》:“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道德经注》:“六亲不和,有孝慈”六亲不和之后有孝子,慈父。《孝经集注》:“故自天子至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足说明人人皆重视孝这一道德规范。道家经典《三平经合校》也指出:“上善孝子亡为行也,党尊道不敢为父母致忧,居党善养,是夕存其亲,从己生之后,有可知以事,未尝有重过罪名也,此为上孝子也。”母乞讨多年,楫感有亏于母,故建塔报恩。佛教学者有不少阐述道的论述,其中最重要的是北宋著名禅僧契嵩《镡津集》卷八·寂子解:“儒者治世,佛者治心”,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著有《孝论》认为“夫孝,诸教皆事之,而佛教殊尊也。”
报恩塔内有楫跪舔其母之目的故事和建塔事迹等大量关于“孝”的题材。孝作为中华传统的重要美德,而冯楫作为一代儒释大师则更是身体力行。因此,为报母恩而建报恩塔,后人屡次修缮,绝非仅仅为此,而是缘于报恩塔这一“孝”文化历史丰碑。报恩塔所倡导的“孝”文化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报恩塔除“孝之意”及“孝文化”价值深远,还具文物文化价值、宗教文化价值、环境价值价值等。

  中国,历史以来奉行孝道。《诗经》中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汉代“以孝治天下”,孝走上政治舞台,被纳入道德体系。晋代以后,流传“郭巨埋儿”、“唐媳乳母”、“卧冰求鲤”等孝之典范。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孝,成为民族团结、兴旺的精神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

  江阳报恩塔,以“孝”凝聚了泸州人的孝爱之心。

  大爱慈为首,百善孝为先。

  “名家看江阳”采风活动
  川江文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主办: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会

  泸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泸州市江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

  四川熙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

  撰稿:

  官国柱/四川川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撰稿团队:《泸州新农村》杂志

  网络平台支持:川南经济网、川南在线

  主编:官国柱

  编辑:陈彬、陶小燕、易雪鹰、初旭


  (完)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