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徐声辉:从山里娃到“三农”学者

2016-01-08 20:32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初旭文图 农村干部五要素:勤学习,懂规矩,会管理、能干事,常思量。 人民公仆形象:一心为公,两袖清风,三餐不定,四季奔波,五体不安,六亲难近,妻(七)儿少顾,八方开拓,久(九)经风雨,十分辛苦。 以上这些农村工作的经典总结,并非出自专业的农村、农



初旭 文/图
 
      “农村干部五要素:勤学习,懂规矩,会管理、能干事,常思量。”
      “人民公仆形象:一心为公,两袖清风,三餐不定,四季奔波,五体不安,六亲难近,妻(七)儿少顾,八方开拓,久(九)经风雨,十分辛苦。”……
      以上这些农村工作的经典总结,并非出自专业的农村、农业、农民学者之手,而是出自草根学者徐声辉的笔下。离开农村已经有很长一段日子了,但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对那片生养自己的热土仍然情有独钟。多年来,他参与农村工作,和农民交朋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推出二十万字的“三农”专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用一行行带着泥土香味的文字反哺着我们广阔的农村天地。
 
飘香古镇读书娃
 
  地处川黔交界的古蔺县丹桂镇,这里山高谷深,交通闭塞,是全县最偏远的小镇,民国时期,当地有富裕人家植红色桂花树于乡场上,每到八月,清风徐来,满镇飘香,故而得名,沿用至今。年幼的徐声辉便在这充满童话般温暖,也充满淡淡苦楚的乡下度过了自己的孩提时代。
  他的老家在古镇辖区一个小地名叫现龙湾的地方,距桂阳小学有两公里多的路程,五年的时间,不论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都是一个人光着脚丫跑通学,从不间断。徐声辉说,回想起那段日子,不知道什么是穷什么是富,只要说读书就快乐无穷!至今都还是五味杂陈。
  当地没有中学,他小学毕业后,考入居家数十公里外的皇华中学就读初中,那时到哪里都得自带口粮,时隔一段日子,他就得利用星期天回家,自己背粮到粮站兑换粮票带到学校,不然就吃不上饭。上学路是如此的艰难,徐声辉知道自己的坐标在哪里。初中三年,学校早已熄灯了,他常一个人点着煤油灯在教室里认真地看书学习,他说:他要用那盏黄豆般的灯火能照亮自己的平凡但应精采人生。
  考上高中以后,学校离家的路越来越长,现实与理想的距离也越来越长,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等多种原因,身边的很多人已经放弃了,徐声辉没有放弃,他固执坚持着心中的追求。
  眼看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书学费还没有着落,十多岁的他想到唯一的办法只有自己拯救自己。他跑到当地一个收烟点,找到老爸的一位朋友龚某,希望借200元钱读书,那天他一个人坐在烟站的屋檐下,等到日落黄昏,龚某下班后终于把钱送借给他了,从来没有看到那么多钱,走在山路上,手都还有些发颤。
  善于划算的徐声辉有了借来的钱,他便想到让钱生利。他用这笔钱去私下里四处做烤烟买卖,第一次只赚了10多元钱,一个假期下来,一个学年的费用终于凑齐了。有了这次成功,每年暑假,自己就去“投机倒把”一回,三年的苦苦挣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


农财战线创奇葩
 
  临近高中毕业,因兄弟姐妹众多,家庭经济困难,他放下心中的大学梦想,提选择提前就业,参加了古蔺县财政局的招干考试。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次考试,徐声辉没有费多大劲就轻松过关了。他工作的第一站便是古蔺县丹桂区的一个小乡镇(现在属丹桂镇所辖)。这里与贵州仁怀市的二合、茅台等镇隔河相望,是古蔺最偏远的乡镇。乡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古寺庙改建而成,风雨飘摇,在木制阁楼上走动,整栋楼好像也在打抖抖。每到夜深人静,山里的风呜呜作响,让人有些毛骨悚然。上岗以后,徐声辉被分配到政府的财政所,并且还给他戴上一个“负责人”的帽子。
    全所三个人,他和两个助手。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下乡培植财源,征收财税,结算账目,发放工资。为了发挥村干部的积极性,他通过多次调查研究,征求乡村干部的意见,率先在全县推广了“税收包干到村,实行超基数定奖”的税收模式,当年达到了乡财政收入翻翻、乡村干部受奖翻翻,大大调动了干部工作积极性。这种财税模式在全区受到推广和运用,他先后担任所长金华乡财政所、岩湾乡财政所被县局评为先进财政所。
 1992年他担任岩湾乡任财政所长时,在全县率先推行不在粮站代扣农业税,全面代金征收。此举收到相当良好的效果,岩湾乡提前两个月在全县率先全面完成农业税征收任务,时任古蔺县农财股王股长率员专程来岩嘉奖和调研。在财政系统工作期间,他多次被评先进。后来,财税体制政改革,因工作需要,他离开了财政系统,转行到地说部门工作,先后在古蔺县土城乡、大村镇担任地税所长至到新千年。不论是在财政还是地税,他都没有离开乡镇,没有离开“三农”。没有离开“包村干部”这个岗位,生产发展、计划生育、民政救济、纠纷调解、农村换届选举等都得过问,都得去处理。徐声辉接受采访时告诉说:在农村工作的十多年,把自己也打造成了“万金油”式的人,给后来撰写岀版四川省基层干部培训读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带来了莫大的帮助,十分感谢农村那段艰苦的岁月和艰辛的工作经历。


商场冷眼看世界

       历史的脚步跨入二十世纪初,人们的很多就业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许多人看来,公务员的特殊身份可望而不可及,是一条通往安居乐业的康庄大道。而徐声辉却把它看得很轻很淡:不就是一个就业岗位而已。他生活在农村,是地道的农民后代,而他的骨子里却没有一点父辈那种安于现状的平静与拘谨。
       那年夏天,徐声辉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索,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地税所的工作,去搏击商海。他成立的第一个公司便是服务“三农”的养殖企业。当时,许多人看到该项目的前景,都前来加盟,后来,看到市场萎缩,纷纷打起了“退堂鼓”。徐声辉没有埋怨任何一位股东,只认为自己对市场风险评估不够而已。考虑到一些朋友都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不容易,他坦然地让股东们都把本钱收回去了,留给他的却是一摊子烂帐……
面对着如此困境,徐声辉回到老家现龙湾,一边劳动,一边开始研究史玉柱、马云等企业家的沉浮人生,一边用自己的方式“刮骨疗伤”,用山鹰般睿智,在大山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人生突破口。
        偶然的一次机会,泸州某学院需要招聘一位执行副院长,在朋友的引介下,他前去报名。根据学院的要求,需要实习半年。在这半年里,其领导才能、管理水平得以凸显,实习期后,他走马上任,成为第一个草根副院长。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年,写下了泸州教育史上的另类传奇。就在这个岗位上,他见识了许多来自边远山区的学子,与他们一起学习交流,通过他们的窗口,他看到了广大农村的忧虑,也看到了农村的未来和希望,他开始搜集资料,关注“三农”。
        之后,他离开学院,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环保科技公司,开始涉猎地产与文化传媒等,用山里人的质朴和果敢,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事业。


情牵梦绕话“农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多年来,诗人艾青的诗歌无疑就是徐声辉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三农”问题研究历来都备受关注,也有许多人在这条路上艰难地前行,但很多人的路数都是错的,尤其是一些被认为是精英的顶级学者们。他们不是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不是从中国目前农业的现状出发,不是从当前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英、美、日、韩等国的经验与教训出发,从中国过去的历史总结而来,为中央高层的设计去求证,为一些领导们的奇思怪想去设计。抛开中国的国情和现状去研究三农,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可信吗?不顾患者的病情而闭门去开药方,这样的药能治病吗?理论是要指导实践的,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而很多专家的文章却空洞无物,很多学者的书让中国人看不懂,很多教授的方案如空中楼阁,很多垃圾文章占据着报刊杂志,这些文字不但不解决问题,浮躁的还会误导人,甚至把一些急于求成的领导们引到邪路上去。



        农村出身的徐声辉深深明白: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只有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把中国的农村了解透了,把中国的农民问题搞明白了,中国的“三农”问题才自然有出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乡村人口为6.75亿人,占大陆人口总数的48.73%。2011年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5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达1.6亿人。
农民的数量还很多。中国农村的现状是什么,农民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农民们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外出打工的农民子女们是否能挣到钱,他们在城里的生活如何,是否有尊严?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们有哪些心里话?他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对未来农村的期盼如何?农民心中有着怎样的桃花源?带着这些问题,徐声辉以自己的老家为标本,将自己的房地产项目转移到那里,一边负责指挥工程施工,一边深入调研。他先后走访调查了大量的留守在广大乡村的父老乡亲们。一是地地道道的以种粮、养殖为生的普通农民(不含村组干部);二是尽可能地采用他们原汁原味的话语来反映他们的心声,尽可能地接近他们,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和农村干部交朋友,和他们促膝谈心。
        在农村,他看到,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也给农民兄弟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实惠。三十多年来,农民兄弟们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吃得好”;从一家人没粮食的“抢着吃”到“仓廪实而知廉耻的让人吃”;从“一衣多季、多人一衣”到“一人多衣、一季多衣”,从过去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到现在的“只有过时的、没有穿烂的”衣着;从“土胚房、茅草屋、破窑洞”到“新楼房、小别墅”;从“跑几十里看电影看戏”到“打开电视便知道天下事”;从“贫困辍学”到“免费上学”;从“种地交粮”到“种粮补贴”,农民的日子所发生的变化不言而喻。
        从另一个侧面,徐声辉也看到了广大农村的忧虑。如文化荒漠、社会养老、农村教育等等。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作风建设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通过正面教育培养干部队伍的执政为民意识、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摆正权利观,结合实际例子学习先进党员干部孔繁森、焦裕禄、李林森、韦寿增等人先进事迹增强党员干部的感恩之心和报效国家、干好工作的热情。通过剖析违法犯罪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才能通过强化教育促使干部队伍思想意识的真正提高。只有完善党员干部的日常规章制度及保密制度等,促使党员干部懂制度、守规矩,在规矩内办事、在制度中运作,不逾越黄线,才能使制度发挥应有的规范作用。制度是刚性的,更富权威性,只有以落实制度为抓手,敢抓不落实的事,敢处理不落实的人,使歪风得以遏制,使正气得以提升,促使队伍整体面貌得以改观,才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基于以上因素,徐声辉决定针对四川的具体省情,编写四川省基层干部读本。他历时三年,搜集素材,整理资料,编写成了《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一书。该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为九讲,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李新作序,内容有点有面,有血有肉,图文并茂,不失为一本基层干部的好教材,也是为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许多焦点难点问题“支招”。
        时下,《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一书正在四川全省发行。徐声辉希望更多的人都来关注“三农”, 反哺“三农”,让我们的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更加美丽富饶。(来源:《泸州新农村》杂志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