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合江老人洪铎守望评书艺术

2015-03-07 22:29 来源:中国天机网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图为洪铎正在说书) 人生启蒙是母亲 洪铎,1951年8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外祖父洪升魁是著名的京韵大鼓和评书艺人,母亲洪文深受外祖父影响,是一名极富语言天赋并精于评书艺术的大学高材生,父亲成尤道祖籍四川合江县印子乡(


(图为洪铎正在说书)

                                                                           人生启蒙是母亲

    洪铎,1951年8月11日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外祖父洪升魁是著名的京韵大鼓和评书艺人,母亲洪文深受外祖父影响,是一名极富语言天赋并精于评书艺术的大学高材生,父亲成尤道祖籍四川合江县印子乡(现合江白米乡)徐石坝村,毕业于西南联大,解放初期,在重庆工作一段时间后,经同学介绍到辽宁锦州中学教书,由此与同在锦州中学教书的洪文相识并喜结连理。
   1956年,年仅五岁的小洪铎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资。母亲仅仅给洪铎讲过一遍的故事,洪铎便可以一字不落地熟记于胸,又缠着母亲讲另外一个故事。母亲见洪铎如此聪慧,又有如此大的求知欲,便将其送至锦州市评剧学校少儿班学习。正当母亲怀着对洪铎的无限期许时,一场劫难悄然而至。1957年,洪铎的父母同时被打为右派并流放内蒙古。年幼的小洪铎在动乱中与父母失散,从此永远失去了上学读书的机会。洪铎望着茫茫的草原,心里一片迷惘,本应该快乐成长的小洪铎却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渴了喝马奶,饿了吃“百家饭”,平日只能与素不相识的牧民相处。就在这样艰辛的岁月里,小洪铎跌跌撞撞地走了两年。幸运的是,就在两年后一个晴朗的日子,历尽千辛万苦的母亲洪文找到了失散的儿子,将其带去锦县余专乡王善屯务农。见洪铎仍然如久旱的小苗儿般渴望知识,但又苦于无书可读、无学可上,母亲只能倾其所有,将自己上学期间学到的知识、故事及评书等一点一滴地教给洪铎。务农时艰辛劳累,食不果腹的情况对洪铎一家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小洪铎却因为母亲讲述的生动故事,精彩情节而快乐无比。母亲望着小洪铎一遍一遍手舞足蹈地复述自己讲的故事,说过的评书段子,既欣慰又难过。就在这样困难的岁月里,评书艺术的种子悄悄在小洪铎心里生根发芽,日后即将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母亲洪文深是洪铎评书人生中第一位启蒙老师,并为洪铎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部评书走天下

   1963年,父亲作为“右派分子”被遣返原籍劳动改造,洪铎一家人由此辗转回到四川老家。1963年后,文艺环境逐渐宽松,时年12岁的洪铎所在的徐石坝村来了一位评书艺人梁德启。梁老师为解放前老评书艺人,在四川省内外十分有名气。每晚,梁老师在生产队讲评书时,洪铎场场不落。那抑扬顿挫的语调,眉飞色舞的神情,使洪铎深深着迷,洪铎由此深深爱上了这门精彩的评书艺术。因天资过人,对于梁老师前一晚所讲的评书,洪铎在隔天就能全部甚至更加精彩地讲出来,那手舞足蹈的模样引起了梁老师的注意,梁老师十分珍视这个聪颖的孩子,主动要求收其为徒弟。经父母同意,年幼的洪铎开始踏上了评书艺术的漫漫长路。
    江津,永川,重庆……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梁老师和洪铎的足迹。洪铎回忆起年幼时在重庆的一场演出时,两眼放出异常光亮的色彩。在那个电视、电脑统统不存在的岁月,人们对于评书艺术有着超乎想象的热情。在洪铎说评书的重庆茶馆里,听众挤得风都透不进去,有些人来晚了,进不了茶馆,只好挤在窗口听。然而梁老师所教洪铎的书并无书本,内容都是经前人口传心授,传给洪铎的也仅仅只有《粉妆楼》《大明白光剑侠》《乾坤印》三部书,洪铎把它们背得滚瓜乱熟。仅仅凭着这三部书,师徒二人便说遍了川黔各地。
   时间推到1965年,文艺环境相当严峻,说书的道路步履维艰。洪铎并没有放弃一生挚爱的评书艺术,依旧有机会就说上一场。终于,在一个严冬的夜晚,公社书记带民兵把梁老师和洪铎从说书现场抓走并且关押起来。梁老师当时年老体弱,回家后没几天便悄然辞世。洪铎至此痛失良师,自然难过不已。然看着一贫如洗的家和三个年幼的妹妹,洪铎狠下心来要赚钱养家。
   漫漫前路,凭着仅仅会说的三部评书,洪铎又开始走向川黔各地说书。所到之处,皆欢声笑语,人送美称“春天”。然而,评书虽然赢得群众喜爱,却有一些革命组织不甚欢迎,因此洪铎常常因说评书被其抓去关押,又放回,再关押,再放回……经过多次折腾,洪铎只好身无分文地重新回家。
   为了不挨饿,洪铎开始当挑夫。在挑夫场地常常有二十人左右聚集,只要见大家无聊,洪铎便随地捡起一块石头在楠竹上“咵、咵”一瞧,放出洪亮的嗓门:“喂,各位,听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又说起书来。大家听得或大笑或愤怒,干劲儿剧增。时间一久,大伙儿干脆直接让洪铎专职说评书,分粮食分钱给他。

                                                                          重燃信心说评书

   上世纪80年代初,洪铎父亲病逝,母亲离休,洪铎顶替父亲重回印子乡陈家坝小学工作。为了继续说书的梦想,他白天在学校上班,晚上步行十多里至白沙说书,风雨无阻。 1978年春回大地,洪铎重新获得了说评书的机会。并于1979年11月份受重庆市文化宫推荐参加了全国民间艺人调演大会的演出并获奖。
   随着文化艺术环境的渐渐明朗,洪铎开始意识到仅仅会说三部书是远远不够的。拨乱反正后,古今中外各类武侠书籍开始盛行,洪铎开始慢慢学习读书,阅读了上百部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说起这些作者的作品,洪铎如数家珍。但是洪铎说书并不是照本宣科,被洪铎称为第三位老师的徐文富先生说:“洪铎说书啊,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创新。”有些保存不全的古书,洪铎就根据拥有的内容给它安个开头,加个尾巴,变成了活灵活现的洪铎风格评书。
   今年75岁的徐文富老人与洪铎的友谊长达三十年之久,几十年来,但凡洪铎说书,徐文富场场必到,坐在第一排精心地记下每一个需要商量的细节,甚至是每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字。因有这样的良师益友,洪铎的说评书技艺大增,开始到达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有一次在重庆的一家茶馆说评书形容无恶不作的人时,下面的听众情不自禁地把手里的茶碗向洪铎丢了过去。洪铎先是一愣,继而微微一笑,说:“我只是个说书的,不是评书里十恶不赦的人啊。"当被问及为什么能把书上的人物表现得如此栩栩如生时,洪铎说:“我曾经为了学妇人丧夫的哭泣声,走了五里路去参加葬礼。”
    近些年来,随着电视、网络的广泛出现,评书这门古老的艺术逐渐被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历尽千辛万苦都没有放弃说评书的洪铎,此时却有些失意。
    2004年时,随着泸州旅游事业的发展,他突然被邀请参加尧坝艺术节,并以自己独特的评书艺术赢得观众喝彩。2006年,中央办公厅、西部开发办公室主任以及省市各县级领导来尧坝视察,洪铎应再次邀表演评书、说技等四个节目。几次被邀演出,洪铎重新燃起了信心。于是他在合江市开了一家小的茶馆,并自己命名为“洪铎书场”,声明:听书免费,只收茶钱。
    合江电视台欲制作一部洪铎说书的电视系列节目——《夜郎古道》。这部书展现了汉武大帝时期泸州、合江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春节将至,人们的闲暇逐渐时间多了起来,洪铎希望能凭借这部作品一展其艺术风采,进而了解并喜爱上这即将被埋没的民间艺术瑰宝——评书艺术。正如有人所说,评书不仅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可以使我们了解历史地理,还能让我们从中学到人生的智慧与真谛。(作者:初旭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