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法难找生僻字 内江村民无奈改姓

2014-10-10 09:11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氏家族保存的古本《康熙字典》 隐藏 前几天,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 7 组的(huǎn)中琴在赶集时,突然对本村的刘益容说:你等我一下,我要到派出所去改姓。 这让刘益容很是纳闷,中国历来视姓为根本,把姓当作对祖宗的继承和延续,为什么要改姓呢?原来

 
 

前几天,内江市威远县新场镇万祥村 7 组的(huǎn)中琴在赶集时,突然对本村的刘益容说:“你等我一下,我要到派出所去改姓。”

这让刘益容很是纳闷,中国历来视姓为根本,把姓当作对祖宗的继承和延续,为什么要改姓呢?原来 中琴的“ ”字属于罕见字,是日字下面一个爰字。她要改姓是因为电脑里不易打出 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族谱统计,从仁寿迁徙到威远(微博)的“ ”姓已繁衍到14代,约上千人,均在经受着这个罕见姓氏的困扰。警方呼吁,其他相关部门电脑也安装生僻字系统,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罕见姓氏居民的烦恼。

“ ”姓烦恼为领取养老金 她改姓“欢”

中琴说,自己是个家庭主妇,几乎从未出过远门,加上以前的各种证件、手续都是用手写,罕见姓氏也不受影响,所以以前没有因为姓氏遇到过不便,也就没怎么在意。可是,现在年满60岁,要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必须要把身份证上的名字录入系统才能打印银行卡领取保险金。而社保部门的电脑打不出这个字,便叫她改姓。

“这让我很为难,不改吧,养老金领不出来;改吧,又感觉像把祖宗背叛了。而且,姓了这么多年 ,一下改了姓,觉得很别扭很不习惯。” 中琴,为了能顺利领到养老保险金,无奈之下,她选择将“ ”姓改成了“欢”姓。“唉,还说科技发达,现代社会什么都进步了,没想把我们的姓却给弄掉了。”

办手续易受限“ ”姓多人改姓

万祥村2组的 厚梗,在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时候,派出所建议他改姓,谁知他坚决不改。对此,他的解释是“哪朝哪代各个姓氏都不会轻易改姓,改了姓就是忘了祖宗,就是背叛、出卖自己的祖宗”。

后来,派出所的户籍警官好不容易通过电脑打出了“ ”,为他办理了二代身份证。可问题接踵而至,身份证虽办了,但到哪里去办事都不通用。在银行、信用社去存钱,他们的电脑打不出存不了,他只好将钱存到爱人名下。

因为办驾照、乘飞机、升学和办任何手续都受到限制和不便, 氏家族好多人都只得改了姓,有的改成了欢、有的改成了翻、番。威远县新场镇麻柳村的 意群把“ ”改成了“暖”,成了暖意群,不仅字形变了,读音也变了。威远县观英滩镇牛王村的 勇,则把身份证打成了日爰勇,单姓成了复姓。

此外,记者还在部分“ ”姓村民的户口簿上看到,凡有“ ”姓的都只打了名字,姓则是用一个“?”代替。部门无奈

不易打出此字 别处无法通用

新场镇派出所的户籍警廖倩说,罕见姓氏“ ”姓办理户籍手续一事,让他们也很头痛。“不说这个字不容易打出来,就是打出来办理了身份证,换到其他地方使用也挺麻烦的。因为其他很多地方的电脑打不出这个字,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和证件。”

新场镇信用社主任李开祥说,电脑里打不出“ ”字令工作人员也很无奈。“虽然存钱办手续我们也可以用手写,可是现在上级联社和一些银行不认,必须要电脑打印,怕手写作假骗钱。”李开祥说,他们曾向上级单位反映过,可是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工作人员只好请“ ”姓居民用他们家里其他人的名字存钱。

无奈劝说改姓 呼吁编入字库

据新场镇劳保所工作人员夏青介绍,由于电脑里打不出“ ”姓,因此无法将资料交到威远县社保局,也就办不了相关手续。“就算我们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字,办了相关手续,他们拿到银行或邮局、信用社也取不到钱,只好劝他们把姓改了。”

新场镇群工办的主任郭祥万说,因为这个罕见姓氏,常有“ ”姓村民要求解决这一难题。他说,目前光靠个别部门是没法彻底解决的,还得请制造、生产软件的专家把“ ”字和其他生僻字都编入电脑字库,进行统一升级、更新换代,类似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解决办法

呼吁相关单位部门安装生僻字系统

厚梗说,根据族谱统计,从仁寿迁徙到威远来的“ ”姓已繁衍到14代,约上千人,他们都在经受着姓氏的困扰,希望能早日得到解决。

昨日,记者联系了内江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类似“ ”氏家族的困扰,在不少罕见字和生僻字姓氏居民中时有发生。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内江市公安局户籍系统基本都能打出生僻字。因此,他呼吁社保局、银行、机场等相关单位部门也及时安装生僻字系统,以便读取和使用罕见姓氏居民证件。只有这样, 厚梗们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

“ ”姓渊源传说为康熙御赐 被编入字典

威远县观英滩镇牛王村87岁的 童富说,根据祖辈传说,“ ”姓最初是姓“暖”,因为“暖”与“卵”同音,与“懒”谐音,暖(卵)大哥、暖(懒)大嫂、暖(卵)先生、暖(懒)大娘,听起来不舒服。

后来,康熙皇帝到四川仁寿微服私访,“暖”姓家族的族长就请康熙皇帝把这个姓改一下。皇帝随口说,这好办,把左边的日字旁移到上面去,姓“ ”,既能保留字的笔画、部首,也能摆脱(卵、懒)这些不好听的音韵,写起来也容易,记起来也清楚。为什么要读huǎn?康熙皇帝说,太阳在旁边晒叫“暖”,在头上晒还不“欢”吗?从此,仁寿这一带姓“暖”的就改为了姓“ ”,即便后来迁徙到威远,仍在沿用这一罕见姓氏。

据了解,康熙年间编纂字典时,便把这个“ ”姓编入了《康熙字典》。为了传承这一姓氏,“ ”家还特别保留了一套古老版本的《康熙字典》,但具体出版年限不明。而在2007年版的《康熙字典》上,记者看到了这个“ ”字,释义明确了“ ”为姓氏。

但后来的新版本《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不知何故,没再编入这个“ ”字,通过媒体反映和“ ”姓家族诉求,2013版的《新华字典》又重新编入了这个“ ”字。

唐兆权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瑶 摄影报道

一起来长知识

这些罕见姓氏,你知道吗?

据了解,在人们熟悉的“百家姓”之外,约有4000 个不常见的姓氏和20000个左右极为少见的姓氏。

由孙俪主演,讲述秦昭王母亲芈八子的传奇一生,号称要超越《甄嬛传》的《芈月传》,如今正热热闹闹地开拍。“芈”字始见于《史记·楚世家》。它也是楚国祖先的姓,源于黄帝,黄帝第八世孙季连的后代始姓“芈”。

根据史料记载,季连的父亲娶鬼方氏后,季连的后代就跟随母姓。当时仍是母系社会,季连的母亲姓“芈”,其后代就都随母姓。再之后,季连的后人熊绎被周天子封为楚王。因此,“芈”在当时是国君姓,说是楚国祖先的姓也不为过。

再后来,楚王将其子孙后代分封各地,各人均以封地为氏,于是“芈”姓衍生出许多氏,比如伍氏、能氏、蓝氏、班氏、屈氏等等。而据此判断来说,之所以芈姓仍然有后人,很可能是楚国贵族中当时仍有人没有分到封地,于是“芈”姓一直沿袭至今。

cuàn 爨姓,中国姓氏之一。爨,读音

作cuàn,古音读作chuàn。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爨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爨官,为西周时期在宫廷内为王室成员制膳之士中的灶官,就是俗称的火头倌,专职掌管炊火。“爨”,就是今天称作的“灶”。

在爨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爨氏。在古文中,“爨”即“炊”,二字同义通假,义同当今的“厨”,因此亦称炊氏,世代相传,后逐渐从中原迂徙到南中地区。爨人在南中地区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融有古滇人的血统,并继承了以昆明为中心的滇文化,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爨文化,成为后世大理文化、南诏文化的渊源,后来的古大理国,就自称继承爨氏遗风,终为南诏所灭。

第二个渊源源于祝融氏,出自东汉时期班彪、班固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东汉时期,太学徐令班彪、典校秘书郎兼中护军班固、军司马班超、后妃师班昭、西域长史班勇等一大家族,是东汉历史时期著名的大臣、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因编纂了千古名典《汉书》以及《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义》),收复重开了西域,汉章帝特敕封其家族食采于爨地(今山西忻县、定襄一带),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爨氏,世代相传。

春秋时被封为缑侯,汉书中记载是匈奴王。现在在陕西省富平县美原镇利惠村全村都姓缑。在河南省偃师市有个缑氏镇(唐僧故乡)。

源流一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卿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时期,有周公的次八子因功受封于缑邑(今河南偃师),称缑侯。“缑”,是河南洛阳地区偃师县南部的一座山谷,在洛河与谷水(渑水)的交汇处,又叫做“覆釜堆”或“抚父堆”,是通往登封县的必经之地。由于缑侯实际上就是周王室的卿大夫,又是滑国的君主,为伯爵,因此也称滑伯。

源流二源于职业,出自秦汉时期军工蒯缑,属于以职业称谓为氏。蒯缑,亦称缑工,是秦、汉朝时期的专职军工工匠,是制作剑、刀的工序之一,即装饰剑、刀之握手的工匠。在上古时期以一种蒯草来缠绕剑把,以适手。以蒯草缠好之剑把,即称“缑”,全称“蒯缑”,其工匠即称蒯缑,或缑工。在蒯缑、缑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职业称谓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蒯缑氏、缑工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缑氏、蒯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王瑶 整理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