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氏重庆荣昌清明祭祖 传承家风家训

2017-04-05 14:56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川南经济网讯(初旭) 4月3日上午10时左右,来至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各地喻氏宗亲一千二百余人,亲临重庆市荣昌区尚书村,参加由 世界喻氏宗亲总会、重庆市喻氏联谊会组织的喻氏清明祭祖及天下清官喻茂坚墓园修复落成大会。 清明祭祖大会上,有关


祭祖现场
 
    川南经济网讯(初旭)4月3日上午10时左右,来至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各地喻氏宗亲一千二百余人,亲临重庆市荣昌区尚书村,参加由世界喻氏宗亲总会、重庆市喻氏联谊会组织的喻氏清明祭祖及天下清官喻茂坚墓园修复落成大会。


宗亲云集

祭祖现场

部分家族成员合影

祭祖大会报到

世界喻氏宗亲会会长致辞

祭祖现场

祭祖现场

祭祖现场

祭祖现场

祭祖现场

筹备会议

答谢晚会

筹委会成员合影

祭祖现场

 
    清明祭祖大会上,有关负责人宣读祭文,来自各地的宗亲在祖宗神位前一一祭拜上香。继后参观了喻氏清官喻茂坚墓园。通过清明祭祖,为喻氏家族成员上了一堂意义非常的家风家训课,使参会者受益匪浅。

相关链接:


    喻氏:春秋之初祭公封畿內侯,随周昭王南征荆楚,回师与王同舟,溺死汉水。子谋父,克笃前烈,作《祈招》诗阻穆王伐犬戎,因以“能宣上德……赐姓曰喻”。其东汉和帝苍梧太守谕猛为其传人,祭公谋父,乃是喻氏远祖.,猛公与药公是一个世系还是两个世系?在长达八年之久的调研后,最終通排出从汉和帝永元元年(89)苍梧太守猛祖到宋代喻从政公的传承序次,这是现今大多喻氏的主要传承干线。猛祖上有源头,乃春秋祭公之后裔;下有传承而至今;中间无有大的断代;横有八叶共靖,九派分居;故天下大多数喻氏,或口传,或谱记,咸尊猛公为始祖(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喻贵祥/喻儒林/喻泽先/喻汉文/喻刚伦)
湖北江夏郡,江西南昌郡。
 
姓氏源流 
 
1、源于姬姓
 
  姬姓,出自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属于帝王赐姓改姓为氏。 喻柎精通世故,无所不知,宋高宗赵构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字赐给他为姓氏,从此以后,俞柎的后裔子孙就称喻氏.。有部分网上资料说喻柎世代相传至今 .在调查研究中并未发现,.据中华喻氏族史研研究会在全国三百多支喻氏族谱中.也没有发现此支的传承。
 
2、源于芈姓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族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或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俞豊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豊亭,因氏焉。”   在宋朝以后,在俞豊氏族人中有的与喻氏合并为一,省文简改为单姓喻氏,亦有省文简改为单姓俞氏、豊氏者。豊氏,就是现在的豆氏。
 
3、源于官位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朝时期官吏使喻,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使喻,亦称作喻使、喻令,就是传令官。   先秦时期,秦国即在吏治史下设有若干使喻,负责远距离传递上谕、圣旨、朝廷公告文书、军令等。汉朝时期沿用秦制,亦设有使喻之官位,职责相同,军多于平。   在史籍《史记》中就记载:汉朝初期,在公元前180年农历7月18日太后吕雉逝世后,西汉开国名将灌婴立即屯军十万于荥阳,并“遣使喻至齐王及其他诸侯处”,专待吕氏一族有谋夺汉位之变,即群起而诛之。此后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在宫中作内应,后在齐王刘肥的命令下,“至辛酉(农历8月27日),斩吕禄,笞杀吕嬃,分部悉捕吕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在汉王朝“廷灭诸吕”这一历史事件中,大将军灌婴派出的那些“使喻”,就是与其他诸侯和大臣们联络的传令官。   使喻、喻使、喻令之官称一直沿用至王莽篡汉之际,到东汉时期改称长史令,下辖若干长史。   在使喻、喻使、喻令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位姓氏者,称喻氏,世代相传至今。
 
4、源于谕姓
 
  源于谕姓,出自春秋时郑国贵族后裔渝氏,属于以音讹变字为氏。   在史籍《路史》中记载:“郑后有渝氏,通作喻。”在史籍《通志略·氏族略》也记载:“今喻氏多作谕氏”。   渝氏、谕氏改为喻氏始于东汉,始祖为苍梧太守谕猛,以谕定与喻字形相近,读音也往入混淆难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遂改为喻氏。   按史书记载:“谕猛,字骄孙,后汉人,为薛令,汉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谕猛的后代,在汉朝并未全部改为喻氏,直到东晋,还有裔族豫章人谕归,作过曲阜令,著有《西河记》,他也是谕猛的后代。谕归后来也改为喻归。   另,今有诸多姓氏书籍中跟随着《通志略·氏族略》的记述而定论:“在谕归改为喻归之后,世上再无谕氏”——这个结论是十分错误的!在今湖南省的长沙市、张家界市、衡阳市,云南省曲靖市、迪庆州,台湾省的云林县等地,依然有许多谕氏族人分布,他们都是谕猛的后裔子孙。   因此,在姓氏学领域研究的过程中,切忌“人云亦云”,而且绝不能以“抽样调查”的结果作为考察结论。
 
5、源于鲜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渝汾氏,在史籍《姓脑》中记载:“渝汾,夷姓,鲜卑部族。”   鲜卑族渝汾氏,实际上源出喻婆罗门,出自秦汉之际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古山羌氏族部落,史书中对其记载极缺,曾一度依附于匈奴,在匈奴民族被汉武帝刘彻击溃之后,该氏族部落游牧于代北地区。   到了南北朝时期,在拓跋·诘汾为首的拓跋鲜卑部迁徙到原匈奴旧地之后,占领了东西一万二千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广袤之地,由于拓跋·诘汾率部迁徙立了大功,在部落间颇有威望,拓跋·诘汾的儿子北魏神元皇帝拓跋·力微(公元174~277年)遂利用西北地区一度强大的鲜卑没鹿回部,逐渐吞并了其他鲜卑部落和当地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之后又吞并了没鹿回部,从此拓跋·力微便成为统帅骑兵二十万的大酋长,并建都帐于五原(今内蒙古五原)。这个期间山羌喻婆罗门被兼并入鲜卑白部大人所率领的陇西鲜卑。   (公元258年),拓跋·力微迁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为了表示自己有莫大的权势,于当年夏农历4月在盛乐祭天。诸部大人皆来助祭,只有白部大人观望不至。于是拓跋·力微怒而杀白部大人,诸部畏服,拓跋部从此取得了西北地区鲜卑诸部的统率权,并取得了大酋长的世袭权。从此,山羌喻婆罗门氏族部落逐渐融合入鲜卑民族,分迁于山西汾河流域,以故部落名称为姓氏,称渝汾氏。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执政,他于太和十九~二十年(公元495~496年)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使鲜卑势力入主中原,统一了中国北方,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其过程中,渝汾氏族人再次被分化入鲜卑各部,分改为喻氏、于氏、俞氏、渝氏等,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6、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傣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喻氏,世代相传至今。详实情况,待本书笔者进一步考证之后,再予以补充刊载。   得姓始祖:谕猛。
 
清官喻茂坚:

 
    喻茂坚(1474~1566),字月梧,号心庵,明[url=]重庆[/url]府[url=]荣昌县[/url](今重庆市荣昌区)人。正德二年(1507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名列十二名。正德六年(1511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三甲三十二名进士,与新都[url=]杨慎[/url]同榜,授南直隶(今安徽)[url=]铜陵[/url]知县。县无城郭。流寇伪净江王猝至,他巧施谋略,夺贼舟百余艘。
    其后调任浙江台州府[url=]临海[/url]知县,力革当地溺死女婴之陋习。在任三年,拯救女婴万计,凡被喻茂坚所存活的女婴皆被唤作“喻女”。士民怀念他的恩德,还特建了生祠,至今临海碑碣犹存。

 

 
      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喻茂坚刚刚进入仁途的正德朝,正是明代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url=]明武宗[/url]怠于勤政,而喜好游猎,朝政全掌握在宦官[url=]刘瑾[/url]等人手中。在刘瑾的怂恿之下,明武宗下旨南巡。皇帝的轻率举动引起朝臣们的激烈反对,纷纷上疏谏止,喻茂坚也毅然上疏极谏,表现了他正直敢言的性格。明代著名学者[url=]王守仁[/url]在江西平定宁王[url=]朱宸濠[/url]的叛乱,有扭转乾坤之功,由于明武宗周围宦官们的欺蔽,王守仁有功而无赏,喻茂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排众议,专门上疏奏明王守仁的丰功伟绩,最后王阳明被封为"新建伯",后来还在去世后得到"文成"的谥号,都与喻茂坚的不畏人言,伸张正义有着紧密联系。
     嘉靖元年(1522年)任陕西巡按,负责调查总兵李隆唆使军兵杀害巡抚许铭一案,喻茂坚秉公执法,将大有背景的李总兵绳之以法,并上疏建议在这里复设总督一职,以加重地方官员的权力。由于他的上疏及弹劾内阁大臣、各部长官一事触怒权贵,结果嘉靖二年(1523年),喻茂坚被迁为真定、河间二府知府,但他的奏疏为人传颂,人称"中兴第一疏"。

      重庆荣昌喻氏家庙有一副喻茂坚所作楹联:“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此联在川蜀一带颇为流传,几耳熟能详,然而实际上家庙中柱还另有一联,少有人知晓,其曰:“事五尺天而天知,存方寸地而地知,为人父母无愧;领千钟粟以粟养,读万卷书以书养,在我子孙自修。”两副楹联蕴含的思想大体相同,那就是正身率下,憎爱不偏;贵名节,重家声;奉公勤政,报国恤民。
  喻茂坚是这么说的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一生官居显赫,历经宦海沉浮,看尽世间沧桑。虽所处时代正值明朝后期,喻茂坚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秉公执法,清廉自守。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对于这点疑问,我们或许可以从他所述为政之要中略窥一二。他曾说,“为政之要有三:谨民政、肃官规、崇教本。”所谓谨民政即谨理民事,肃官规则需谨守本职,凡事有矩,而崇教本乃言心存信仰,以儒立身。或许正是由于喻茂坚严守以上信条,方才使其在为官过程中,不至腐朽堕落。
  喻茂坚家训关注的焦点是惟读惟耕。那么,读书的重要性是什么?《明一统志·喻茂坚传》载,喻氏细心留察历朝历代的世家大族,发现祖辈远离权力中心之后,家族往往兴衰迥异。究其原因,凡后世有继者,子孙必为读书之人,而后世衰败者,则子嗣均无诗书之能。至此,喻茂坚在自己家训中把读书提到了关乎喻氏家族兴衰的高度上。他认为,“读书固所以取科名、继家声,然亦使人敬重。”读书之人,从小处说,可以中科举,取功名;从大处讲,更是可以承家声,为大业。

 

 
  《尚书》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喻茂坚饱读诗书,但也不迂腐泥古,从大处看,他更是将读书看作颐养人心,使人心胸开阔的第一要事。多读书,熟知前代贤达之人生遭际和处事态度,然后再思考己身周遭之事。如此一来,荣华富贵就只是镜花水月的悲喜剧罢了,自然“道心”大增,不以得失进退为念,从而“谨守自身”,当然可成为一个清廉为民的好官。
  在肯定读书重要性的同时,喻茂坚家训也很重视农事。他告诫自己子孙不能忘本,正所谓“领千钟粟以粟养,读万卷书以书养,在我子孙自修”。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喻茂坚坚定认为,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同时惟身体力行,亲莅垄亩,方能悟稼穑之艰辛,从而不至于因端坐庙堂而导致施政乖错无方,最终殃及百姓。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真可谓两全其美。
  “为人要有人品、为官要有官品”,“俭以养德,廉以立身”,“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有人认为知易行难,“世道不古,世家子弟难做”。殊不知,时变俗移,当官难,实际上只是“未深明于人情物理之故者”的一些陋见而已。如欲洞察世事,人情练达,最根本的解决之道仍如喻茂坚一样,在于修身、治家,从自我修养和家风垂范等方面树立起自己的“品行”,放下官架子,拉近与民众距离,真正成为一个人民爱戴的好官。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