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国家级古传统村落苗族老人的唢呐情缘

2016-02-27 12:54 来源:微观叙永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的一种民间吹管乐器。 合奏时,时而气势如排山倒海,时而又细腻委婉;独奏时,既有奔放的激情,又有深情的倾诉。 在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泸州叙永县分水镇木格倒村一社苗寨里,就有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唢呐艺人。 他多才多艺

      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的一种民间吹管乐器。
 
      合奏时,时而气势如排山倒海,时而又细腻委婉;独奏时,既有奔放的激情,又有深情的倾诉。
 
       在全国第一批传统村落,泸州叙永县分水镇木格倒村一社苗寨里,就有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唢呐艺人。
 
 
       他多才多艺,在当地堪称“名人”,妇孺皆知。他擅长木工、会修家用电器、能吹奏一手好唢呐。值得一提的是,他吹奏的唢呐,都是自己亲手制作,每个环节都显露出精湛技艺。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苗族老人陶发友,正当壮龄64。身体健壮、面色红润,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行起路来脚下生风。 
 
       陶发友9岁开始学吹唢呐、15岁时学做唢呐。50多年来一直坚持吹奏,从未间断,教出的徒弟也有十来个。老人家真是天生的艺人+匠人。话说年复一年参与红白喜事,吹奏的曲子细算下来至少也有有100多个曲调,都没有曲谱,全靠口传心授。
 
       木格倒村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紧邻云南威信和贵州毕节地区。唢呐旋律优美动听、高亢悠扬,吹奏时辽远的山那边都能听见。可以说陶发友的唢呐吹奏“响彻”三省,只要有红白喜事几乎都请他们去热闹一番。而威信、毕节两地,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派车接送,邀请陶发友的吹奏班子去吹奏捧场。
 
        陶发友制作的唢呐分为喇叭口、喇叭杆、哨子三个部分,通常情况一次同时制作两个,以便配成一对好演奏使用。
 
        整个工序大致分为准备材料、制作毛坯、钻孔打磨、调试上漆、组装完成。
 
        其选材十分讲究,呐叭口用泡桐树、喇叭杆用野漆树,哨子的选材要求则更高、做工也更精细。
 
       哨子要用刚抽穗的麦秆,并且只能是结麦穗的那一小节自然凉干备用。另外还要精制一块圆形铜片做装饰和固定麦秆尺寸,在材料全部准备好的情况下,老人一天也只能做一个哨子。
 
 
       展示制作完成的唢呐一对唢呐伉俪
 
       制作好的唢呐看起来简单,但制作过程要求很高,稍不留神就会出错,之前做的东西也将损毁,前功尽弃。
       难度尤其大的是制作喇叭杆。每对唢呐杆的内孔径要一样大、每支唢呐上的孔距要均等,这个除了尺寸要度量精准、下刀尽可能精细之外,全凭日积月累的手感经验完成。、
        如果到最后发现合音不协调的情况,还需另外制作进行搭配,最终选出‘最佳搭档’配为一对,才能吹奏出理想的曲调。
 
        唢呐演奏时常为两人合作,一个高音一个低音,高音和低音中又分别分出弹音(高音)和柔音(低音)。
 
 
        与陶发友联袂演出最默契的搭档,还属他二十几岁时就一起走村串户的同姓弟兄陶发开。
 
        听陶发友老人跟大勇摆,这种民间演出不可能也不需要有指挥,而很多演奏场合都需要行进在乡间小道或崎岖山路上,边走边吹且没有眼神交流,所以说两人的默契配合非常关键。
 
 
微观君微评论
 
        其实,农村民间唢呐艺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会吹奏的传统曲目是从父辈、师傅或同行口耳相传而来的。
 
        况且,能够熟练吹奏唢呐人都已上了年纪,年轻的唢呐手也因生计问题放弃了唢呐,手工自制唢呐的匠心技艺更是濒临消失。
 
        唢呐不仅是一项引人为傲的传统民族乐器,更代表了父老乡亲记忆里最深沉的乡愁情感。
 
         流传千年之后,不论是吹奏技巧,还是手工制作工艺,在新的时代还应当通过新的表现形式继续传承发扬。 
 
文/图:胡润林  郭宸妤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