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德网络-川南经济网-chuannane.com

川南经济网老版

川南经济网

当前位置: 川南经济网 > 酒业

川黔酒业 需要一场理性的刹车

时间:2025-05-08人气:编辑: 初旭

微信图片_20250508115525.png

初旭

  在赤水河两岸,酒窖鳞次栉比,发酵车间昼夜不停地吞吐着高粱。贵州仁怀的空气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酒糟气息。与茅台隔河相望处,吊车在四川茅溪白酒产业园上空划出密集轨迹。这片承载千年酿酒文明的土地,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产能大跃进。当仅15.03平方公里的茅台镇核心区,每平方公里集聚百千家酱酒企业,当赤水河流域酱酒产能三年暴涨300%,我们不得不思考:狂奔的白酒产业,是否需要一场理性的刹车?

产能狂飙,生态警报拉响

  赤水河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揭开繁荣背后的隐忧:2022年枯水期总磷浓度同比上升23%,酒企密集区COD指标超出地表水Ⅲ类标准近两倍。在仁怀市,每天产生6万吨酒糟堆积如山,渗滤液悄然侵蚀喀斯特地貌脆弱的地下水系。更堪忧的是,部分酒企为扩产能,将发酵车间建在生态红线区内,让传统酿酒工艺与环境保护对立。

  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加剧生态危机。2020年至今,酱酒产业吸引跨界资本超2000亿元,不乏房地产商将库存楼盘改建为酿酒车间。这种“赚快钱”的投机心态,导致大量低质产能野蛮生长。某上市酒企财报显示,其窖池利用率仅65%,却仍疯狂扩建,产能空转现象在行业颇具代表性。仁怀某酒企新建厂房成烂尾工程,老板急寻新投资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酒类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忙于去库存。而另一些酒类企业,却在千方百计银行贷款,大搞基础建设,目的何在?是否某一天,以资抵债,甩锅银行,甩锅政府,不得而知?

价值迷途,产业困局凸显

  茅台生肖酒的炒作价差,揭示行业价值扭曲:出厂价2499元的虎年茅台,市场价一度突破6000元,收藏市场整箱溢价300%。这种金融化趋势诱使酒企将重心转向稀缺性营销,某知名酒企研发投入占比已连续三年低于1.5%。“酒是用来炒的”取代“酒是用来喝的”,传统酿造技艺沦为资本游戏注脚。

  消费市场结构性矛盾愈发突出。高端白酒市场CR5(行业集中度)高达82%,大众消费市场却呈碎片化。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0元以下白酒产品复购率同比下降15%,反映性价比产品创新乏力。这种“头重脚轻”格局,使行业抗风险能力持续弱化。

重构产业,探寻破局之道

  仁怀某酒企的转型实践带来启示:建设酒糟生物转化车间,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反哺高粱种植,形成闭环循环系统。该模式使单位产能能耗降低40%,水循环利用率提升至85%,证明传统产业能走通绿色升级之路。地方政府推动“兼并重组”计划,促使128家小酒厂整合为12家规模化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1%。

  消费升级带来的细分市场打开新蓝海。某新兴品牌开发的低度花果酒系列,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年增长300%;另一企业推出“年份酒区块链溯源系统”,用技术重建消费信任。这些创新表明,白酒产业价值链重塑空间广阔。

   站在赤水河畔,望着满载基酒的罐车在盘山公路蜿蜒如龙,不禁想起明代隐士洪应明告诫:“酿不可急,急则失其魂。”当产能竞赛尘埃落定,真正沉淀下来的,是那些尊重自然规律、恪守品质初心、顺应消费本质的企业。给狂奔的酿酒业踩下刹车,并非扼杀发展,而是为让千年酒香穿越更漫长时光隧道。毕竟,最好的陈酿,永远需时间窖藏。

   作者介绍:初旭,四川泸州人,系民建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品牌促进会智库专家和新华社签约摄影师。主要著作有白酒专著《中国酱酒文明史》、辞赋专著《泸州百业赋》、城市品牌专著《最泸州》、散文集《山地风流》、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系十三集大型纪录片《航拍赤水河》总撰稿和导演。


  • 川南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川南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川南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川南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发布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