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麦子:路(散文)

2017-12-13 22:06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文/麦子 第一次走出大山,是从字里行间换来的。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我这个出生在鱼化乡下的孩子来说,到古蔺就是进城开眼界了,而泸州就是心目中大城市的代表。心中只能期盼和想象,觉得去泸州,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奢望了。想法只能藏在心底,爸爸妈妈


 
文/麦子
  第一次走出大山,是从字里行间换来的。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于我这个出生在鱼化乡下的孩子来说,到古蔺就是进城开眼界了,而“泸州”就是心目中大城市的代表。心中只能期盼和想象,觉得去泸州,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奢望了。想法只能藏在心底,爸爸妈妈要养我们三姐妹,还有年迈的爷爷和阿尔茨海默症的奶奶,作为懂事听话的孩子,是绝对不会把这个想法说出来的。只会在夜晚和比我小一岁的妹妹躺在床上的时候悄悄说说自己的梦想,想象听大人说过的长江大桥的宏伟,滨江路的美丽以及传说种的“绿岛”游船的悠闲……
  在我念初中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川南的第一条铁路“隆泸铁路”建成,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来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泸州和隆昌针对两市中小学生联合举办了“隆泸杯”征文竞赛。于我而言,对铁路、火车都觉得是完全陌生的概念,但是,在莽莽大山中建成铁路,还是让我非常兴奋。于是,下笔如有神助,洋洋洒洒从蜀道难,一直展望到了“蜀道易,易于履平川” 。
  我应该还算是个幸运儿吧!第一次参加市里的竞赛,就拿了个初中组“一等奖”,竞赛组委会也很快传来消息,要求当时泸州所辖六县一区,每个组挑一个学生代表去市里领奖。而且颁奖仪式后,可以乘坐火车去隆昌,并随车回来。
  冬天凌晨五点,早早来到车站等车,在经历各种各样的波折之后,同行的一位家长主动带队,把代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三个女孩子带上了去泸州的汽车。一路颠簸,一路期望,一路焦虑、一路兴奋,一百多公里的山路,实实在在的坐了十三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抵达了泸州市……
那时候开始,我就想,如果大山通往外面的路修好就好了。到后来我到省城上大学,工作,其间也去了许许多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但2011年以前差不多有六年,我完全没有回去过,原因呢?还是陆。高速一直在遥遥无期地修,老路作为西南出海通道早已不堪重负,泸州到古蔺那段距离,让人想起都黯然神伤.我真的只能怨川黔山太显,喀斯特地貌太不适合修建……
  但是今天呢?我一个女孩子可以驾车,在架在山巅隧道里的高速公路上,顺畅的回家。车行路上,完全看不见当初的十万大山,现代桥梁的架设完全在山顶上,当年一望无际的大山,只看得见一个个的小丘陵。只有偶尔坐飞机失重的感觉和耳鸣,回告诉我,我正行驶在山巅。从蓉城回蔺以前需要跑两天的路程,五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沿途还可以看到正在修建的货运铁路,以后可以通过它把家乡的橙子、柚子、酒、煤等土特产运送到全国各地。同时,家乡那尚未被开发的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以及川黔苗彝文化也逐渐向外面的世人展现开来……
  最近听说,老家正在规划高,二郎与习水之间,也在准备设计建设跨省大桥。在新的城市规划和精准扶贫后,老家的也越建越美丽。我是由衷的感激那些在现代道路桥梁建设上夜以继日的人们。也许他们曾除夕不曾回家,也许他们长期高空作业,也许钻探过程中遭遇过无数次溶洞、暗河,他们都坚持下来了,而且找到了解决的方案。是他们无私坚持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天堑变通途”的快捷与方便。
  在外漂泊了二十年的我以及许许多多和我一样当初一心想要离开山区的人,心却回到北纬二十八度线上------川滇黔结合部的那块神迷的土地上!

作者介绍:麦子,女,四川古蔺人,座右铭“隔岸观花,云淡风轻”,偶尔提笔作文。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