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诗词泰斗谢守清老人的传奇人生

2015-07-17 13:43 来源: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责任编辑:寒江雪
摘要】(编者按:惊闻泸州诗词泰斗谢守清老人于2015年7月12日离世,特重刊此文以兹悼念) 1919年,谢守清老人出生于素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的隆昌,1951年下半年调到泸州师范任教,从此就未离开


(编者按:惊闻泸州诗词泰斗谢守清老人于2015年7月12日离世,特重刊此文以兹悼念)


 
谢老生前旧照(2012年,黄烈本摄)


文/曾之



 
    1919年,谢守清老人出生于素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的隆昌,1951年下半年调到泸州师范任教,从此就未离开过泸州与泸州师范。现在泸州师范已成历史,93岁的谢老作为历史老人依然健在,而且仍然过着烟酒不忌、诗词不断的诗酒人生。可以说烟酒是谢老的命,诗词是谢老的根。谢老初中时就爱上诗词了,据谢老笑谈,若要从上初中那时“偷腥”算起,到现在他的烟龄、酒龄、创作诗词的时间,足足有80个年头了。除了烟酒诗词80年不断,谢老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人生。
    2012年9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冒着绵绵秋雨到谢老家中拜访了这位为泸州做出不朽贡献的教育家、诗词泰斗。
 
    初见谢老
    知道我们要来,谢老的老伴杨老师早早开了门迎接。一进门就见谢老坐在客厅的窗前抽烟。一见我们进来,腿脚不便的他竟想起身相迎,我们连忙跑过去扶着谢老,让他莫动,不用起来。杨老师已经把特意准备好的一大盘糖果糕点端了出来,这反倒让我们心里过意不去,连忙道谢。杨老师和谢老一个劲请我们吃糖果糕点。盛情难却,我们随便吃了一块糖,便和谢老摆谈起来。杨老师忙完就说:“你们慢慢聊,我到里面去看电视。”我们其实更想杨老师一起聊,这样话题可能会更丰富,无奈杨老师执意回避,我们也只好随她。
    谢老是隆昌人,为何却定居在泸州“赖着不走”,谢老恬静的目光望向窗外。顺着谢老的目光望出去,窗外是几棵参天大树,绿荫如盖,细看发现这竟是花香袭人的黄桷兰树,树下还有一个小池塘;不远处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那是泸州外国语学校,我似乎猜到了答案。这时,谢老正好转过头来,面含浅笑,说:“我17岁就离开隆昌,以后几乎没有回去过。1951年调到泸州师范,在这里住下。这里环境比较幽静,适合读书写作,也就没有搬过家。”虽然谢老现在说话不是很顺畅,有时吐字还显得有些吃力,但他的记忆和思维很清晰,一点不“糊涂”,而且越久远的事他记得越清楚。



作者与谢老亲切交谈
 
    艺高胆大外出求学
    从初中开始谢老就是同龄人中的才子、佼佼者,所以他很有胆识,而且心中早有志向。初中毕业,许多人开始忙于为养家糊口而谋生计。因为那时想上高中几乎不可能,全县都找不到一所高中,整个四川唯一的几所高中都集中在了成都及其周边。心中有着大学梦的谢老听老师介绍后,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他和几个成绩优秀、同样有着大学梦的同学商量,最后决定结伴到成都去求学。说走就走,几个人随便准备了一些干粮,便匆匆上路。没想到一路跋山涉水到了成都,却大失所望,他们慕名而来的成属联中,入学要求严格到近乎苛刻,除了谢老硬着头皮报了名外,其他几人连名都不敢报,怕在这高手如云的考试面前丢丑。成属联中,即后来的成都四中,现在又更名为石室中学,它最早的名字叫“文翁石室”,是公元前143年一位叫文翁的蜀郡太守所创建,据今已有2140年历史,是民国时期的全国重点高中。谢老考试意外通过并被录取,几个同伴除了羡慕与祝贺,只能无奈地回去。谢老说:“直到毕业,我们班都只有我一个隆昌的,全校只有两个隆昌人,我们算是隆昌在成属联中的隆昌代表了。”这无疑是诗人的洒脱与气概,让谢老抓住了机遇。
 
    受“黑将军”文百川赏识
    进入成属联中,对谢老的人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毕竟是从小地方来的,这里的许多东西让谢老大开眼界,而且班上都是各地的“才子佳人”,谢老不敢懈怠更加用功。当时成属联中已开办新学,谢老除了学好各科文化知识,还没有放松自己对传统诗词的喜爱与钻研。有一次作文课,谢老兴起,把两首绝句写在了作文里,被到成属联中来授课的文百川看到了,大加赞赏。文百川是当时成都学界的名人,他与陶亮生都是学界的掌门人物,因两人生得一黑一白,被学界尊之“黑白二将军”。文百川是成属联中上国文教员,身份却很特殊,比如谢老班上有两张教师专用椅,一张坐椅,一张躺椅,坐椅任何老师都可以坐,躺椅却只能文百川与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才能用。所以文百川一般都不批作文,大略看一下让别人来批。谢老当时的两首绝句却把他吸引了,挥笔批下:清新俊逸,神似渔洋,诗口胜文心远矣!将年少的谢老与清代大诗人王士祯(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相提并论,可见高中时谢老的古体诗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境界。随后,文百川还将谢老的诗拿到课堂上朗诵。谢老至今对此都回味无穷,如品香茗,说:“文百川是江安人,江安话有入声,读起来特别好听。”



谢老的藏书
 
    抗战作美军翻译曾授少校军衔
    1940年谢老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从南京迁到重庆来的原国民党时期的国立中央大学。当时已抗战多年,为报效国家,谢老没有选择自己喜爱的国文专业,而是学经济。大学期间,谢老多了一个绰号“诗人”,尤其是因为谢老是学经济的,古诗词却比那些专门从事古诗词“研究”的国文专业学生都要好,自然如鹤立鸡群。可惜幸福时光不长,1944年春,国民党在重庆几所大学征调大学生,谢老有英语特长,便被安排在广汉机场为当时援华的美国空军做翻译。别看当时谢老一身布衣,未穿军装,实际上为了方便与美军接洽,征调到广汉机场时已被军方授予少校军衔。所以,称呼谢老为“布衣军官”也不为过。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谢老才又重新回到学校听了半年课。这年下半年,谢老被安排到重庆市立中学(今重庆一中)任教,1947年又被调到成都市农校任教,并被成都市会计专业学院聘作讲师,直到解放。
 
    以传统诗词作教育拐杖
    1949年解放,谢老回到家乡隆昌,到隆昌一中任教导主任,并代校长。半年后,调叙永任教导主任。又半年,谢老被调到泸州师范,从此定居泸州,一住就是61年。
    也许是自身对传统诗词的热爱,加之受文百川等学界前辈的影响,谢老一直很重视传统诗词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从教40余年,谢老不仅自己不断创作研究传统诗词,而且还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爱好,引导学生探索。
    谢老退休以后,还不忘奉献余热。1991年,作为诗书画院副院长的谢老向当时的泸州市副市长、泸州市诗书画院院长张婉萍提议,在全市范围内搞一个传统诗词大赛,这个提议得到张婉萍的支持,很快拟出了“‘屈原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大赛”的初步方案。但当时诗书画院没有经费,活动无法启动。谢老便厚着老脸四处“化缘”,最终得到市志办与博物馆的支持,各出了两百元,第一届“‘屈原魂’传统诗词大赛”才得以成功举办。到2012年,我市已连续举办“‘屈原魂’中小学生传统诗词大赛”21届,参赛中小学生人总数近20万。
    谢老说,他这所以提倡传统诗词大赛,其目的是为了弘扬和继续两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也是为了让当代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传统诗词,因为对传统诗词的把握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把握与运用。谢老很忧心地说:“汉字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比许多外语都在好,不仅有‘音’、‘形’,还附带有独立的‘意’,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特别是传统诗词,有着固定的平仄、格律与格式,如果因为白话诗而丢弃了,会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大损失。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乎都不会写传统诗词了。”
    2005年,泸州高中有一个叫唐汉霖(现就职于泸州市电视台)的学生,以传统诗词的方式完成高考作文,最终作文得了满分。谢老看了唐汉霖的作文很激动,仿佛看到了传统诗词的希望,兴奋之余,挥毫夸赞:
未必龙头属老成,青年一咏九天星。
校园敦厚传诗教,化雨温柔素质经。
 
    德高望重受泸人景仰
    不幸的是,2008年6月的一个早上,谢老起床走到镜子前,想照照镜子,突然摔倒在地,双腿一阵穿心痛,无法站起,碰也碰不得。家人吓坏了,赶紧用滑杆把他抬下楼,用车送到医院,整整住了两个多月。虽然出了院,但谢老从此腿脚不便,只能依靠支架缓慢挪步。
    这大大地局限了谢老的活动范围,不过对谢老而言,除了失去使用腿脚的主动权外,并没有够成更大的威胁。谢老更有闲余坐在书案前研究创作诗词与编集子。到目前为止,谢老相续出版个人诗文集《泥爪痕诗文集》、《岷峨诗人(第十卷)》、《泥爪痕诗文续集》、《泥爪痕诗文再续》共4本。还有一本诗文集已完稿,准备付印。
    自谢老腿脚不便后,上门探望的人反而更多了。据谢老回忆,靳朝济、杨正康、戴炜群、余安中、苏金华、钟昌耀、李天伦(已故)、龙仲贤(已故)等,这些人以前都经常来看他。大概是前两年,戴炜群的母亲祝寿,午饭过后戴炜群还带罗恢绪、欧盛章来看望谢老。当时谢老正好在楼下,还是60刚出头的欧盛章把谢老背上楼的。可见谢老在众多泸州文化名人心中的份量。


谢老的书案


 

    作者简介:
    曾之,原名曾健,泸州籍青年作家、诗人,四川省小小说学会、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丰国需网校28期学员,创作有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故事等,发表于《民间文学》《民间传奇故事》《山海经》《探索与发现》《中外文艺》《四川经济日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泸州文艺》《泸州晚报》《酒城新报》《圣道文化》《几江诗报》《天马诗刊》等报刊杂志;有作品入选《2007中国最佳网络诗》、《2008年中国当代新诗选》、《2009年度诗歌精选》、《长白山诗报2009—2010年度诗歌精选》、《四川爱情友情精短诗选》、《201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等选本;各级征文多次获奖。
 


 

热搜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