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易
时维癸卯,仲秋凉热各半。坐西湖茶社,偶闻富顺学子登榜为数之多。感激由然,欣然命笔,得寸言留于下。
朗朗乾坤,人类皆知教育育乃立国之根;泱泱华夏,炎皇亦明教育乃强国之本。少年强,国则强,国则强,民则富。然则,富顺之域,重教兴县不自今日始。
追观富顺,北周设县,时称“富世县",汉时因盐,又得“富世井"。太宗犯忌,更名"富义县”。两宋之时,与州同级,谓之“富顺监"。到明初,命名今日之“富顺"。
南北朝至隋唐,富顺虽富庶。然则,言及文化,实乃有"沙漠"之称。与其川西而相论,确有天渊之别。宋立,乡绅视民智不开,耗巨资,纳名士大儒,广设县书院,教育多中子弟。倾间成效,进士有六十余人,一跃蜀地文化之先。至明时,进士一百三十四人,举人四百七十四人。此乃"才子之乡"之由来。
看今朝,一方土地,人杰地灵。居官者,尽其天职,勤政重教;为政者,贵乎民心,务实兴教;管教者,举贤纳士,用人相宜,教改有方;执教者,崇德敬业,精教得法。是故当局者率先图治,费移山之力,使得教家互动,社教关注。师德崇高,校风气正,学风良好。尤贵乎神圣之师,三尺讲台容学海,注入学子心头。学有家国情怀,志当存在高远。学优接世,不成枯落,报效祖国。一根教棍虽短,指点童蒙光明之路;几支粉笔虽小,绘描园丁黑发变白。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故今岁科考,本科上线,则有三千七百五十九人,其中文考重本一千一百七十七人。文理科之第一居全市之首。清华一人,空飞一人,C9校八人,985校五十一人,211梭一百七十二人,二本院校亦多。成绩裴然,功勋卓著。前有古贤,今有来者。
登江楼,望尽天涯路。七千园丁,雄姿英发,继往开来。数万学子,奋笔不止,酬勤苦读。越今岁,榜上增荣有望,兴教育强县可期。
作者介绍:木易,姓杨,名浩,字开鸿。四川富顺人氏。国学讲师,多家企业顾问。生于一九五六年。
父亲节,莫言晒出20多年前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今天是父亲节,想起二十多年前我写给父亲的这封信:大: 自从...(1005 )人阅读时间:2025-06-15师高徒强 返老还童 ——写在泸州市老年大学相机摄影班结业之际
近日,刘红台老师在结业总结时感叹:“我们相机摄影班的学员‘返...(616 )人阅读时间:2025-06-14致敬独自挑行李回家的高考女孩
初旭 毒花花的太阳悬在空中,你将自卑的影子踩在脚下。有力...(885 )人阅读时间:2025-06-12寻迹王阳明 探悟赤水河
当车轮缓缓碾过乌蒙山那如岁月褶皱般的山路,岩壁锯齿状的阴影,...(997 )人阅读时间:2025-06-09